漢江也稱汗水,漢江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在曆史上漢江的地位也是不可小觑,與長江,淮河,黃河并列合稱“江淮河漢”。而現在也有中說法是漢江是中華文明的“第三源頭”。這是真的嗎?本期的地區文化帶你去了解。
還想要了解》》老重慶碼頭文化
古時江陰的市鎮一般都是臨水而建,除了需要生活用水外,還有舟楫運輸的便利。所以,一些鎮名都與當地的河流或橋梁有關,陸橋鎮也不例外,該鎮以明代所建的一座石拱橋而得名。
“如果說黃河和長江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和第二個源頭,那麼,漢江則可以稱為中華文明的第三個源頭。”前日,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主任、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長傅廣典經過研究,将漢江文明的重要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年前鄖縣出土的‘鄖縣人’頭蓋骨化石,證明‘漢江人'100萬年前就存在。”傅廣典告訴記者,據當地民衆講,1958年大躍進時期深翻土地時,大量類似人的頭顱化石和骨骼化石被翻出來,因為村民不知道其考古學價值,都推進漢江裡去了,“如此看來,由漢江沖積而成的學堂梁子,可能是一座儲藏大量遠古人類資料的信息庫。按照繁衍的種群理論,“鄖縣人”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或許隻是龐大的“漢江人”族群的冰山一角。”此外,漢江與丹江交彙的漢丹之地,還有雙樹、彭家河等地出土的80萬年前的石斧,是人類最早的标準化工具,充分證明這裡是人類重要發祥地之一。
漢江隻是長江的一條支流,為什麼要将漢江文明單獨提出來,與長江文明“分庭抗禮”?傅廣典解釋:一般人認知的長江文化,主要集中在中下遊,比如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而漢江流域的特征與其不太一樣,有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它是長江和黃河兩種文化的融彙和通道。“因為考古發掘得相對較晚,人們對漢江文明的認識,也晚于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其實,漢江文明形成的時間并不一定比前兩者晚。就從河流的形成時間來看,漢江距今已有1億多年,早于黃河,所以’第三‘的排序,并非依據時序,而是考慮到傳統的認知習慣和文化本身的重要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