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過,哭過,笑過,才是生活,在經曆中成長,在成長中成熟;用淺笑回眸,去解讀風花雪月;用寬容理解,去诠釋真誠祝福。”那麼,接下來跟随小編一起來廣府文化看看廣府文化的56個南粵先賢簡介吧!
曆經兩年時間,第一批56名入館先賢的人物簡介資料和塑像文字說明,近日初步敲定。經過之前的公示征求意見,入選先賢的人數由最初的50人,增加至55人,再增至現在的56人,比最初增加了陳文玉、周敦頤、丘濬、翁萬達、蘇六朋、吳趼人6人。
首批入館先賢主要以“生平主要活動發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為時間标準,他們分别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為南粵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
56先賢逐個睇
1、趙佗(?~前137):南越國創建者。秦真定(今河北正定)人。
2、楊孚(公元1至2世紀間):史載第一位有着作傳世的嶺南學者。東漢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人。
3、葛洪(約283~343):晉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嘗遊寓廣州,居越秀山麓越岡院(今三元宮)行醫施藥。
4、冼夫人(522~602):嶺南越族女政治家。高涼郡(今廣東高州、電白一帶)人。
5、陳文玉(570-638):曆史上開發粵西重要官員。唐東合州(今廣東雷州市)人。
6、惠能(638~713):中國佛教禅宗南派創始人。唐新州(今廣東新興)人。
7、張九齡(678~740):第一位出任宰相的嶺南人。唐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
8、韓愈(768~824):唐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兩度貶官到粵,興學育才,移風易俗,對嶺南文教影響深遠。
9、包拯(999~1062):廬州(今安徽合肥點擊查看合肥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人。曾任端州(今肇慶市)知州三年。
10、餘靖(1000~1064):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曾任廣州知州,官至工部尚書。
11、周敦頤(1017~1073):北宋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曾任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刑獄政績顯着。
12、蘇轼(1038~1101):北宋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官至禮部尚書,貶谪嶺南6年,有“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
13、崔與之(1158~1239):廣東增城人。晚年居廣州,創嶺南曆史上第一個學術流派“菊坡學派”。
14、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舉兵抗元,轉戰閩粵贛湘間。兵敗被俘,過珠江口零丁洋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15、丘濬(1420~1495):廣東瓊山(今海南海口點擊查看海口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市)人。明代嶺南四大儒之一。
16、陳獻章(1428~1500):廣東新會人。開創理學“嶺南學派”,對明清思想界有較大影響。
17、湛若水(1465~1560):廣東增城人。先後在西樵山、廣州、羅浮山講學。
18、黃佐(1490~1566):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主纂《廣東通志》、《廣州府志》等。
19、翁萬達(1498~1552):廣東揭陽鮀江都(今汕頭點擊查看汕頭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市金平區)人。東南亞民間譽為“英勇大帝”。
20、海瑞(1513~1587):廣東瓊山(今海南海口市)人。回族。官至南京點擊查看南京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吏部右侍郎。民衆贊為“海青天”。
21、袁崇煥(1584~1630):廣東東莞人。明軍事家,守邊名将。
22、陳子壯(1596~1647):廣東南海(今廣州市白雲區)人。明末抗清英烈,為“廣東三忠”之一。
23、屈大均(1630~1696):廣東番禺人。清初詩壇“嶺南三大家”之首,着《廣東新語》。
24、陳恭尹(1631~1700):廣東順德人。為清初詩壇“嶺南三大家”之一。
25、陳瑸(1656~1718):廣東海康(今雷州市)人。曾任台灣知縣、福建巡撫兼署閩浙總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