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巴文化是納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東巴藝術品中的面偶也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種,它也是東巴面具,這種面塑藝術被他們成為“多碼”。今天,要介紹的是東巴面具的主要材料。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東巴及四門以世代相傳的形式,傳承着一套的面塑藝術,他們稱其為“多碼”。“多碼”為面偶的總稱,代表神靈形象的神偶,稱為“恒多碼”。代表自然界精靈的面偶,如體現神山、神海的面偶被稱之為“俚多”“構多”。
在東巴教的三十多種儀式中,都要使用神、鬼及動物的面偶,它用青稞面或大麥面捏,總計約有兩百個之多。面偶一般須在舉行宗教儀式的頭天晚上捏制完成,一個東巴一夜能捏出上百個。每個面偶都有固定形象,神态各異。在儀式活動中,神面偶置于上方神壇上,鬼面偶放于下方鬼寨中。同一類型的鬼面偶,其形狀也互有差異,如生有蛇頭、雞頭、牛頭、馬頭、羊頭等等。
神偶:
神偶需用大麥或青稞炒面作為原料,其特點是粘性适中,做成面偶後不易變形。過去,納西族家庭或村寨,有不少定期舉辦的祭祀活動,如一年再度的祭天,一年兩季的示自然神,一年一次的祭家神、畜神、村寨神等等,也有不少應事而行的祭祀活動。
事前,家中自然得事先備齊所用物品,做神偶的大麥、青稞炒面是必備之物。不得疏漏。并且,這件事必須得由男主人親自操勞。從炒大麥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團,交與東巴們塑造神像,再把這些事必須得由男主人親自操勞。從炒大麥到磨成面粉,再将面粉揉成團,交與東巴們塑造神像,再把這些神像置于竹簸内,懸于屋中央,勿讓貓狗損傷等等,都得由男主人小心照應,婦人不得觸摸。
平日不問家務的男主人,在祭祀前後,是最為忙亂的時刻。妻子愛莫能助,隻好在一旁說話有鼻子有眼上一把:“青稞在樓上的大櫃子裡,大麥在火塘邊的布袋内,炒時火應小些,手要拌得勤些“等等”。鬼偶的制作則要簡單許多,首先不必用大麥、青稞等上乘食糧,中需苦荞炒面即可。色黑、味苦的劣勢就隻能受屈而塑鬼像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