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最常玩的就是跳皮筋,一直不知道原來在黎族文化中還有更好玩的打柴舞。古老的打柴舞在黎族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在黎族不僅是一項很受歡迎的舞蹈,而且還是世上絕無僅有的健美操,想知道更多嗎,那就随小編一起看看黎族民間打柴舞的來源及簡介吧。
黎族民間打柴舞的簡介
打柴舞黎語叫“轉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随着時代的變遷,打柴舞的習俗在黎家人中逐漸流傳演變。如今,它已成為一種帶有民族文化色彩的體育健身活動,并迅速傳播到了國内外,被國外友人譽為“世界罕見的健美操”。2006年6月2日,批準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正式向社會公布,海南省三亞打柴舞被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每當黎族的三月三,或是慶豐收時,人們便聚會于曬谷場或山坡的地坪上,分成兩隊,一隊持竿打柴,有坐、蹲、站三種,一隊跳竹竿,持竿一隊把竹竿有節奏地打擊,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間,敏捷地跳躍,作出各種優美的動作。當一對對舞者靈巧地跳出竹竿時,持竿者會高聲地呼唱出“嘿!呵嘿!”這種舞蹈現在稱“竹竿舞”,又稱“打柴舞”。
打柴舞又叫竹竿舞,表演時場地上平放兩根相距2-3米的長木杆,上面再橫放上4-5對細木杆,相應人數的婦女在長杆兩邊對面跪坐,兩手握住細木杆的兩端,在統一的節奏中,合擊雙手中的杆,或用它即擊地面上的長杆,發出規律的聲響。過去,舞者均為男子,在細木杆開合的間隙,合着節拍,避開夾擊,輕盈起舞,還邊跳過模仿青蛙、猴子的動态,趣味橫生。舞至高潮,婦女們起身,木杆也随之橫于空間,舞者依然不受夾擊,輕松地騰越而過,驚險美妙。
您可能還會喜歡:
頗具民風的哈尼族獨特飲食文化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帶
簡單奇特的哈尼族樂器,巴烏
畲族傳統節日:招兵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