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百年來,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一輩又一輩樸實是農村人,腳踩着先輩的足迹,遵循着古人積澱的智慧,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過着休閑而又簡單的生活!
如今,夏至節氣到來,距離入伏也僅差“2個庚日”,炎炎夏日,午後農村的林蔭下,成了老人以及孩子們避暑的天堂,這裡不僅有孩子們的歡笑聲,也有很多老人評古論今,當然,村裡人對于農事的讨論也不絕于耳!今天是農曆五月十三,在民間流傳着一句俗語“不怕五月十三漫,隻怕五月十三斷”,五月十三,有啥講究呢?今天我們就讨論一下吧!
在村裡老人看來,“不怕五月十三漫,就怕五月十三斷”,指的是農曆五月十三,這天下雨的寓意好,基本是大雨傾盆,也比幹旱缺雨要好!那麼,為什麼有這種說法呢?
其實,“五月十三”在民間也被稱為“雨節”或“關公磨刀日”!據神話傳說了解,五月十三這天,關公在天宮磨刀,而磨刀濺下的水,從天而降,下界便會落雨,雨勢越大,意味着兆頭越好!因此,在南方各地,每年農曆五月十三,便有祈福祭祀“關公”的習俗,五月十三也就成了“關公磨刀日”!
當然,農曆五月十三,常常處于夏至前後,随着太陽不斷北上,夏至節氣陽光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太陽輻射最多,自此以後,太陽不斷南返,北半球日照逐步縮短,不過,進入夏季南北各地也進入雨季!而此時,夏收作為皆顆粒歸倉,而夏播作物也多已經萌發,由于氣溫不斷升高,水分蒸發量極大,土地幹旱現象也不斷顯現,因此,農作物對于雨水的需求比較旺盛!
因此,五月十三降雨,有利于緩解農業幹旱,确保秋收作物在生長初期能夠苗壯,因此,對于奠定秋收豐收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農曆五月十三日,民間也多以祭祀關公,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當然,降雨的形成是受多種條件共同影響的!因此,五月十三能否降雨,這取決于大氣水汽能否形成!一般情況,進入盛夏季節,北方地區,晝夜溫差仍然較為明顯,而随着太平洋地區氣溫升高,水汽被擡升,受熱脹冷縮影響形成氣流,在水汽不斷北上的時候,遇到由北而下的冷空氣,冷暖空氣的劇烈碰撞,也将形成降雨!
不過,俗話說“不違農時,谷物不可盛食也”,雖然,降雨或難達預期,可是,如今随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農作物的豐收,雖然離不開天時,但更需要人們科學管理,如今,夏播作物已經處于幼苗期,對于咱農民來說,一方面也及時了解土壤墒情,及時灌溉防旱;另一方面,也要及時施肥,及時松土除草,做好病害的防治,這樣才能确保秋季莊稼的豐收!
俗語“不怕五月十三漫,隻怕五月十三斷”,關公磨刀日,啥講究?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