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宮的藝術珍藏是它的特點之一,從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至今,繪畫以及書籍等等藝術品讓冬宮有着濃厚的藝術氣息。那麼,就讓城市文化帶你感受一下冬宮的藝術之美吧。
簡介
冬宮被認為是俄羅斯非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外殼,坐落在聖彼得堡内瓦河畔,由設計師拉斯特雷利為俄國沙皇設計修建的冬日住所。冬宮占據整個街區,它具有巴洛克時期的所有奇思怪想的設計風格。屋頂邊緣的雕塑像是要一頭紮進内瓦河的潛水員。不難想象冬宮這個城市的标志建築的修建向世界展示俄羅斯也有媲美歐洲的美麗建築。
冬宮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六宮殿建築群”中的一個宮殿。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中葉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
曆史沿革
冬宮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紀中葉俄國新古典主義建築藝術最偉大的紀念物。19世紀中葉,當時的俄國有一項特别的法律規定,聖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築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宮。1837年一場大火将其焚毀,1838年至1839年重建。1905年沙皇政府槍殺前往冬宮請願群衆的“星期日”事件,就發生在冬宮前面的廣場上。
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參加十月革命的起義群衆攻下冬宮,在這裡逮捕了資産階級臨時政府各部部長,這座昔日皇宮回到人民手中。冬宮是昔日沙皇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該宮由意大利著名建築師巴托洛米奧·拉斯特雷利設計,是18世紀中葉俄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冬宮的亞曆山大柱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紀念1812年亞曆山大一世率俄軍戰勝拿破侖軍隊這一偉績。
冬宮面向涅瓦河,中央稍為突出,有3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氣勢雄偉。宮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鑲嵌;以包金、鍍銅裝璜;以各種質地的雕塑、壁畫、繡帷裝飾。
冬宮廣場
冬宮廣場的氣魄和規模令人吃驚,它的全部建築非常和諧。所有建築物,是在不同時代、不同建築師用不同風格建造的。為紀念戰勝拿破侖,在廣場中央樹立了一根亞曆山大紀念柱,高47.5米,直徑4米,重600噸,用整塊花崗石制成,不用任何支撐,隻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它的頂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天使雙腳踩着一條蛇,這是戰勝敵人的象征。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俄國共産革命等)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曆10月25日)。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甯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三個無産階級政權──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産階級政權,第二個是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産階級俄國臨時政府,為1918-1920的俄國内戰和1922年蘇聯成立奠定了基礎。
根據前蘇聯和官方的宣傳:晚上在阿芙樂爾巡洋艦上起義成功的士兵用炮轟擊冬宮,而且在冬宮發生了激烈的武裝沖突。而蘇聯解體之後研究資料表明,當晚在冬宮附近并未發生武裝沖突,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群的沖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裡琴斯基自己打開了冬宮大門,并把他們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
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号的政委别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空彈(沒有彈頭)。起義當晚,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發布《關于臨時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稱:起義“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