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女生從小時候起就已經思考過無數次自己将來嫁人的場景,公主王子般的愛情令人羨慕不已,民間的愛情故事又是令人渴望擁有的。不過婚禮還是需要按照傳統的來。你知道客家人的結婚流程是什麼樣的嗎?那麼,本期民族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客家結婚風俗。
1、說親
男孩長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尋訪适當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說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齡、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進一步相親,謂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則婉辭謝絕。所謂“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請幾位至親内戚前往男方觀看郎貌,了解家遷,男設宴款待并贈送禮品。過去女兒本人不去。
經同意,女方将女兒出生年、月、日、時,俗稱“時辰八字”寫在紅帖上送往男家,謂“送庚”。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諸事順遂,則進一步請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認為“合”,婚姻就算定了。有的女方家中同樣辦理。所以舊時男女青年終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算命先生來決定,有的還受門第條件的限制,因此,“先結婚後戀愛”者居多,同床異夢者也不少。
2、送定(劄定)
說親合适後,女方提出條件,聘金若幹,豬、酒、雞、魚若幹,桔餅、糖果若幹,農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幹;男方則提出要嫁妝若幹,由媒人在男女雙方間調和講定。農村往往用書面形式,稱“寫婚約”或“寫合婚字”,正面寫“文字厥祥”,底面寫“天作之合”,由雙方家長及媒人親房簽字畫押,各執一份。
寫字時要由男方備辦盛宴。在城關則由男方送桔餅、糖果并布料、鞋襪、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給男方。有的還由男家請一二桌“訂婚酒”。從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後,逢年過節,男方要送禮物給女方,直到結婚為止。
3、報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擇定“鬥床”和接親的日期後,告知女方,叫“報日子”,一般要在結婚一個月以前,同時男方将聘金送給女方。客家人對聘金的尾數喜歡用“九”,圖其諧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鬥床的時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貴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稱“探子探孫”。男方要做許多大肉圓送給女方分贈親朋好友,以示結緣。
4、盤嫁妝
嫁妝豐厚儉樸相差很大。舊時一般人家嫁女的妝奁有五色衫褲、梳妝台、腳桶、尿桶、門簾席、木箱或皮箱等,富貴人家則加绫羅綢緞、被褥毛毯、金銀手飾等,招搖過市,極盡炫耀。送嫁妝的人叫“青娘”,由男方給予紅包。嫁妝送到後,男家宴請親朋“看嫁妝”。盤嫁妝的時間在日間,具體日期各地不同,城關在新娘出嫁的前一天,鄉間多在新娘出嫁的第二天。
客家女兒出嫁時父母必鄭重其事地把一些諧音吉利的蔬菜,如芹菜、大蒜、香蔥、韭菜等等,逐樣用紅繩或紅布條捆紮,作為陪嫁,以表示對女兒女婿的美好祝願。更有趣的是客家還有用“長命草”為陪嫁的習俗。長命草為一株野草,用紅繩紮好,陪嫁到夫家,挂在洞房床頭竹籃裡,第二天栽于菜園中,以示紮根。
5、接親與送親
接親也稱迎親,舊時多在日間進行,現多在深夜。男方在午間要備豬頭、雞公、魚及香燭、喜炮聲中到女方家中接親。“我是花轎擡到夫家的!”這是舊時婦女一輩子都值得驕傲的。俗話說:“破扇子扇扇也有風,破轎子坐坐也威風。”同去接親的人要雙數。女方家中看到接親人員前來要将大門關住,待接親者連放三次鞭炮以後,接過蠟燭火種,才開門恭迎。
女方要備辦酒宴款待接親者,謂之“無塊席”,婿郎、陪客稍微動筷,不多吃。出嫁姑娘洗澡後,由媒人和喜娘為之梳妝打扮。女方送客的人也要雙數,一般有新人伯娓和新娘的兄弟及其他親友。出門時,女方父母應回避。
到男家後,若入門時候未到,新娘先要在門外等待。入門時,鼓炮相迎,男方父母亦應回避,到拜堂時相見,以避免“相撞”,造成日後不和。跨進大門檻時,由廚子宰殺一隻公雞,叫“攔門雞”。一些鄉間習俗在門檻下放一把斧頭,新娘踏着米篩進入新房。
一些一些地區的客家人在迎親中有“拖青”之俗,即花轎車後面有個人拖着一條寓為百子千孫的榕樹枝。當花轎在路上遇上别家的的花轎時,便按俗規互相調換樹枝,雙方回祝多子多孫,俗稱“換青”。然後各自拖回家中,把榕樹枝抛到自家屋瓦背上,借榕樹多子之意,有些地方則互換紅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