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卧薪嘗膽的典故,講述的是哪個曆史人物

卧薪嘗膽的典故,講述的是哪個曆史人物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2 17:49:55

  有時候我們在比喻一個人在做某一件是情時我們總是用卧薪嘗膽來形容他,有的人在做事時目标定的可謂是遠大。可是卻沒有去付出相應的行動所以往往就夭折半途。那麼大家知道卧薪嘗膽的意思嗎?在中國民間故事裡他可是有一個典故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公元前496年,吳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阖闾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着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範蠡精明強幹,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後,勾踐帶着妻子和大夫範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赢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複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适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挂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範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争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争霸成功,稱霸于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争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範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越王勾踐夫婦在吳國,對夫差恭恭敬敬,相傳他在吳3年,為吳王夫差駕車養馬,夫人打掃宮室,住在潮濕的囚室,受盡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議吳王夫差将勾踐殺掉,靠着伯嚭的保護,才免于被殺,終于得到赦免歸國。勾踐歸國後,決心報仇,于是“目卧則攻之以蓼,足寒則漬之以水,冬常抱冰,夏還握火”,又“懸膽于戶,出入嘗之,不絕于口。”這就是曆史上相傳着名的“卧薪嘗膽”的故事。

  勾踐身自儉樸,“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嘗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織布而衣,節省開支,以增強國力。勾踐返越後,大力發展生産,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稅,讓百姓“居有三年之食”。獎勵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壯男娶老婦為妻,老男娶壯女為妻。女子17歲不嫁,男子20歲不娶,父母有罪。婦女将分娩時,報告官府,官府派醫生守護接生。

  生男孩,送給兩壺酒、一隻犬;生女孩,送給兩壺酒,一隻小豬。若一胎生兩個,官府供給衣食,若一胎生3個,官府給請保姆喂養。對鳏寡孤獨都有相應的照顧。緩刑薄罰,以安定民心。整饬内政,招賢納士。重用文種、範蠡、計然等人。選國内“達士”,給以上等住宅,供給上等的衣食,使他們為國效忠出力。招募賢才,有從諸侯國來越的遊士,勾踐一定在宗廟中舉行隆重的接待禮,并根據各自的特長任用。

  如勾踐以文種治内政,範蠡治軍事、外交,計然管理财政等。加強軍事訓練。按裡闾的行政組織征集、編制兵員。制造利劍強弓,訓練“習流”水軍。用重賞嚴刑教育士卒勇于聽命,樂于立功,“進則思賞,退則避刑”,建築城郭,加固邊防。這就是勾踐實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養”的策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