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經》中有這麼一句:“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現在人們喜歡這樣子說“你若負我,我定讓你雞犬不甯”究竟雞犬不甯是什麼意思呢?本期民間故事為你講訴雞犬不甯的典故。
成語故事
有一個姓蔣的人,祖父和父親在捕蛇的時候被蛇咬死了,但是他卻繼續捕蛇。當柳宗元勸他不要在捕蛇的時候,這個人竟大哭起來,甯願被設咬死,也不願意放棄捕蛇。
因為他必須靠捕蛇才能上繳官府的賦稅。姓蔣的捕蛇人還告訴柳宗元說,如果他要是捕到毒蛇,命運就會比他的鄉鄰好多了。有的鄉親早已傾家蕩産,食不裹腹了。差役們到進村子裡收稅賦的時候,橫沖直撞,粗聲叫罵,大打出手,鄉親們膽戰心驚,苦苦哀求。這種場面連雞狗都的不到安甯(雞犬不甯),何況人呢!
【出處】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甯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釋義】甯:安甯。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甯。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軍隊撓民
【相近詞】雞飛狗走、雞狗不甯
【相反詞】雞犬不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