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頭條生活家#
日料店在我國受追捧程度,可以說超過了韓式、歐式,消費對象主要以年輕人居多。特别是女孩子、或者情侶,其吸引女生的地方,可能是因為日料之顔值吧!各種各樣五顔六色的壽司,給人一種優雅、精緻、潮流感。還有就是喜歡吃生猛海鮮的人,日料是以生魚片為主,各種海魚、蝦等,都是直接生吃,正符合哪些喜愛食材本味,追求刺身激刺的人士。
我相信男生一個人很少進日料店用餐,要麼是陪伴女朋友進去,要麼就是被朋友硬拉進去。因為不喜歡吃生鮮的人,肯定比較抗拒這種野蠻吃法。
我記得第一次吃日料,就是被朋友硬拉進去的,就是為了嘗個鮮。當時進到日本料理店,料理師傅是在大廳現場操作的,據說是為了方便與客人交流,料理師傅做飯團壽司時,是用手将米飯一塊塊捏出來的,有點颠覆了我的三觀。
我悄悄的與朋友滴咕,不是都說壽司衛生嗎?為什麼手套也不帶,這可是直接入嘴的食物,這也叫衛生?我朋友說,這你就不懂了吧,做壽司是不許帶手套的,如果帶手套做出來的壽司就沒有了靈魂,要的就是手感與手溫。
難道是要有點手氣吃起來才有味,看來我是比較落後了,始終接受不了這種吃法。若要問我,日料店裡有沒有喜歡吃的,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有一樣,還真的挺好吃的,就是天婦羅。
什麼是天婦羅呢?聽起來挺神秘、高大上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油炸,隻不過叫法不一樣而已。在日料裡有炸蝦、炸魚、炸蔬菜,它的主要特點是以雞蛋、面粉調成漿糊,食材裹上一層漿糊下入油鍋炸,這種有一層外衣的炸制品,統稱之為天婦羅。
日本料理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料理師傅大多是日本人,而如今的日料店大多是中國人在做,中國人在開。原因是日本料理,對于我們中餐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隻要進去做幾個月學徒就能學會,入行門檻低、利潤大,聰明的中國人又怎能放過這種商機。
我第一次吃日料時,對“料理”這個詞充滿了好奇,就問老闆,你們的“料理”指的是什麼?老闆說是“菜”的意思,即是我們說的菜系,為什麼不幹脆叫日本菜系呢?
其實“料理”一詞源于我國,在唐代以前就有,隻是被日本人“挪用”罷了
在唐代《晉書.王徽之傳》中就有一句“比當相料理”一語。唐代是中國的鼎盛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幾乎什麼東西都在進步,包括飲食方面更是興盛,便吸引了無數的日本人前來學習。
在唐代以前,中國人就知道了“物無不堪吃,唯有火候,善均五味”這個論點。在當時的烹調方法并不多,要想體現出飲食的精妙,唯有做好繁瑣的烹前準備,故稱“料理”,簡單地說“料理”就是将食物加工好。
就如我們中餐廚師中的配菜,隻要配菜師傅做好食物刀工、腌制等處理,這一步隻能叫“料理”,不能叫烹饪。下入鍋中經火炒之後才能叫“烹饪”。
從唐代以後,烹饪技術開始正式登場,而食材加工“料理”這一步就變成了前奏。中國人認為烹饪才是美味的關鍵,直到宋代,中國烹饪技術已經走向成熟期,“料理”這一詞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 烹饪, 後來也就形成了各地飲食風味菜,也就出現了菜系,即魯菜、蘇菜、川菜、粵菜等,這裡的菜指的就是烹饪。
再說日本,并不是他們領悟不到“烹饪”的精髓,而是日本在17世紀中,強制禁止低下階層用火煮食,長時間秉承着在唐代學到的中國古老傳統,所以日本後來就有了“刺身”這一吃法,即生吃、或石頭燒之類。
如果了解中國飲食演變過程的話,那麼“料理”就是其中一部分,對于這種說法,你可認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