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琴棋書畫少不了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琴棋書畫少不了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0 02:37:50

  琴棋書畫,本來說的是琴瑟、圍棋、書法、繪畫色彩四種古代藝術性文物或技藝,又稱雅人四好。在中國民族文化發展的曆史進程中,“琴棋書畫”可以說是一串璀璨的明珠,悅耳明目,修身養性,古之先賢大聖參哲悟理,治國理政,亦從中獲取裨益。那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來了解一下吧。

  傳統文化之:琴瑟

  據文獻記載,伏羲發明琴瑟。琴瑟均由梧桐木制成,帶有空腔,絲繩為弦。琴初為五弦,後改為七弦。瑟二十五弦。由弦數可知瑟的體積比琴大。琴瑟的主要區别在于演奏的場合不同。琴用于在貴賓面前彈撥,客人不說話,全神貫注地看彈琴和聽琴聲。這是正式的音樂會場合。瑟用于背景音樂的彈奏。瑟被置于屏風後面,客人圍着桌案坐,在音樂聲中邊閑談、邊吃喝。這是社交性場合。

  當然,琴與瑟可以聯合起來演奏,琴在台前,面對賓客。瑟在台後。琴離客人近,瑟離客人遠。琴師或是主人,或是美女。瑟師則可以是老年男子。琴瑟開彈前,先有鼓點聲,以示引導。古人發明和使用琴瑟的目的是順暢陰陽之氣和純潔人心。所以琴瑟的發明時間是發明地點在伏羲之都,今河南省淮陽市。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曆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關于琴的創制者,文獻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法,可以看出琴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

  《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等記載。2010年12月4日,一張北宋皇帝宋徽宗禦制的“松石間意”琴在保利五周年秋季拍賣會的古董珍玩夜場上以1.3664億元人民币成交,創造了樂器拍賣的世界紀錄。

  傳統文化之:圍棋

  弈單指圍棋,而博指六博棋。班固《弈詣》裡有“博行于世而弈獨絕”的記載。《孟子-告子章句上》說道: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緻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緻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圍棋為策略性二人棋類遊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

  圍棋起源于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戰國時期的弈秋是見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棋”是指圍棋,古稱“碁”,下圍棋稱為“對弈”、“弈”,棋子分黑白兩色,規則簡單而變化無窮,體現出鮮明的中國文化思想精髓。

  華夏族原創文化,春秋時期的文獻中即有記載……圍棋博大精深,玄妙無窮,絕非人的智慧所能參透。作為神留給人的文化,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演算法、治國方略,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春秋戰國時期,“六博棋”是人們十分喜愛的娛樂活動。直到漢代的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喜愛博戲。西漢時朝廷裡設有博侍诏官,善博的人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地位并受到人們的尊敬。漢代還出現了專門研究博術的人和着作。南越王博物館有一副“六博棋”的藏品。

  六博棋亦稱博戲或陸博,出現在春秋戰國以前,《楚辭·招魂》中記載了六博棋的形制和比賽方法:“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進,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其中的“六簿”便是六博棋。

  書法是漢字文化圈裡獨有的藝術形态。書法産生于漢字發明之後。據文獻記載,漢字是由黃帝的史官倉颉發明的。漢字發明的可能地點有三個:山東日照兩城鎮、曲阜、河南的新鄭,最有可能是曲阜。因此,漢字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必然出現在中原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