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而一個擁有英雄而不知道愛戴他擁護他的民族則更為可悲。在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這樣才造就了我國文化的絢麗多彩,你知道阿昌族嗎?本期中國傳統服飾為你介紹本民族的服飾。
臘撒地區阿昌族的衣着民族特色最濃。姑娘愛穿藍色、黑色對襟上衣和長褲,打黑色或藍色包頭,有的像高聳的塔形,高達一、二尺。有的則用二寸多寬的藍布一圈圈地纏起來,包頭後面還有流蘇,長可達肩;前面用鮮花和極色絨珠、纓絡點綴;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銀首飾,像一朵盛開的菊花,上面鑲玉石、瑪腦、珊瑚之類;姑娘們還以銀元、銀鍊為胸飾,頸上戴銀項圈數個,光彩奪目。
阿昌姑娘還紮腰帶,她們叫氈裙,多用自制的線和土布繡制。這與阿昌人的勞動生活有關。據說,古時有位獵人的女兒,為了跟父親學打獵的本領,就縫了一條腰帶把腰身紮緊,勤學苦練,練得一身好武藝,姑娘們羨慕她,也學她紮起腰帶。紮時在身前留出一長一短兩條紮頭,既緊束腰肢,方便勞作,又飄如彩蝶,十分美觀。已婚婦女多穿窄袖對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裙與褲成了區分婚否的标志。男子則可以包頭顔色來區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頭,已婚者打藏青色包頭。
高包頭是梁河地區已婚婦女特有的頭飾。阿昌語稱之為“屋擺”。這種頭飾用自織自染的兩頭墜須的黑棉布長帕纏繞在梳好發髻的頭上,造型高昂雄偉,足有半米多高,将其展開,長達5至6米。據調查,它在我國具有包(戴)頭飾習俗的衆多民族中,阿昌族已婚婦女頭飾的高度名列首位。
關于它的禁忌甚多,包戴儀式神聖莊重,第一次包戴必須在婚禮後,由兒女雙全的中年婦女在新房内幫包。平時包取,長輩晚輩互相回避,外人不可随意觸及。關于這種頭飾的來曆,民間有兩種傳說:一說遠古時候,沒有天地,世界一片混沌,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織地,共同創造了人類,然而惡魔臘訇造了太陽亂世,遮帕麻幾經“鬥法、鬥夢”,終于用神弓射落了假太陽,世界又重獲新生。據說,阿昌族婦女的高包頭就是遮帕麻射落假太陽的神箭箭頭的标志。
另—種傳說:在遙遠的古代,阿昌族家園備受外敵侵擾。在一次血戰中,男子彈盡糧絕,女人送箭受阻。一位婦女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讓前方男子都用布帶包成高包頭,後方婦女便向“高包頭”射箭支援。這樣,男人既從包頭上獲得了支援,又迷惑了敵方,敵方也将箭誤射向高包頭。高包頭挽救了阿昌人的性命,保衛了阿昌族家園。為了紀念這次戰鬥和那位婦人的機智勇敢,阿昌族婦女從此就包起了高包頭。
“挂膀”和“剪花衣”是梁河阿昌族别具特色的兩種衣飾。“挂膀”一種坎肩式小罩衣,多用黑綢或黑棉布做成,對襟,釘銀牌扣,外挂銀鍊、三須、灰盒、針筒、小魚、耳勺、叉子、戳頭棍等銀飾物。兩排對稱的銀泡和寬大的銀飾扣相襯,銀光閃亮,其布局排列近似于古代出征将士的戰袍。
男子穿對襟上衣,下着黑褲,斜背“筒帕”,喜歡在胸前戴朵紅絲線結成的菊花。未婚男子戴白包頭,已婚男子戴藏青色包頭,青壯年在腦後留一尺多長的包布,有随身佩帶刀的習俗,其中“戶撒刀”最為有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