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東方巴黎”之美稱的上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謂是有着重要的地位,身為中國國家級中心城市使其曾經還被譽為世界四大魔都之一。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也擁有着出色的戲曲劇種。
那麼,本期滬劇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滬劇的特點是什麼?
漢族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于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采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
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闆、三角闆、賦子闆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蕩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滬劇唱腔音樂來源于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和廣采博取,逐漸形成了其豐富多彩的曲調以及獨特的風格。它既擅于叙事,也長于抒情。為了适應劇情和人物感情的需要,在演唱時巧妙地運用速度的放慢或加快,變化其節奏、節拍、調式與伴奏過門等,從而形成了一整套闆式,曲調主要分為闆腔體和曲牌體兩大類:
闆腔體唱腔包括以長腔長闆為主的一些闆式變化體唱腔,輔以〔迂回〕、〔三送〕、〔懶畫眉〕等短曲和〔夜夜遊〕、〔寄生草〕、〔久聞調〕、〔四大景〕、〔紫竹調〕、〔月月紅〕等江南民間小調。
長腔長闆包括一系列不同速度的闆式,因其代表了滬劇的風格,應用廣泛,所以一般稱為“基本調”。在其演變形成的過程中已男女分腔,采用同調異腔方式。女腔為商調式,男腔為羽調式。
另一類闆式唱腔,是在滬劇發展早期即吸收“蘇灘”的太平調、快闆、流水等唱腔的音調、節奏,與滬劇曲調結合衍變形成的。
曲牌體唱腔,多數是明清俗曲、民間說唱的曲牌和江浙俚曲,另有從其它劇種吸收的曲牌,也包括山歌和其它雜曲。如[夜夜遊]、[寄生草]、[四季相思]等。在傳統戲中,多數情況下隻應景應時作插曲性質的運用,有的隻在翻牌點唱或電台廣播中演唱。
滬劇是由“申灘”發展出來的地方戲。江南農村流傳着一種叫“小山歌”的民間小調,這種小調受到彈詞和其他民間說唱藝術的影響,漸漸成為江浙一帶的灘簧。灘簧在不同的地區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并都以地名冠之,蘇州的灘簧稱為“蘇灘”,甯波的灘簧稱為“甬灘”,無錫的灘簧稱為“錫灘”,上海的灘簧稱為“申灘”,“申灘”也就是滬劇的前身。
【結束語】上海的發展以及經濟的發達使得這個不大的城市卻成為的中國的重要組成器官之一。上海的重要性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是盡人皆知的了,作為上海代表戲曲的滬劇更是擁有着獨特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