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延續的疫情牽動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也讓很多人都知道了帶病毒的蝙蝠是不能吃的,病毒的宿主穿山甲、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也是不能吃的,很多人都在呼籲立法禁止交易、食用野生動物,也有很多人在疑惑:如果野生動物都不能吃,那麼大海、河流裡的魚、蝦、蟹、貝是不是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呢?
其實對于到底什麼是野生動物?和我們能不能吃野生動物?是緊密相關,卻又不同的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看到底什麼是野生動物?國際上對野生動物(Wildlife)的定義是:所有非經人工飼養而生活于自然環境下的各種動物。學界給野生動物的界定為: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狀态下,或者來源于天然自由狀态的雖然已經短期馴養但還沒有産生進化變異的各種動物。所以我們四川成都熊貓基地培育的熊貓、中東富豪愛養的豹子,即便目前有人工馴養、繁殖的,它們也依舊算野生動物。
按照這個定義看,大海、河流中的海鮮、河鮮自然算是野生動物。雖然很多種類的魚、蝦、蟹都是人工養殖的,但它們依舊算是野生動物。
呼籲禁食野生動物到底指什麼?
如果按上面的描述定義野生動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做到禁止捕獵和食用所有的野生動物。那麼為什麼這次有那麼多人呼籲禁止捕獵、交易和食用野生動物呢?他們呼籲禁止食用的主要是指陸生野生動物。但并不是說海洋、河流裡的野生動物就可以随意獵捕和食用。
我們先來看下為什麼人們要呼籲禁食陸生野生動物。
1、從這次的疫情看,自然是不想再重蹈覆轍。但其實這次疫情就是一次實實在在的重蹈覆轍,從17年前的SARS,到此次的新冠肺炎,曆史像是完完全全重演了一次。這些天我有時候很恍惚,早上起來看看窗外,空蕩蕩的一座北京城,我總覺得是在做夢,夢境裡是17年前的樣子。
我很想不通,雖說曆史總是出奇的相似,但隻有短短17年,同樣的劇情怎麼就又重演了一遍呢?這肯定是一場噩夢。努力讓自己醒來,卻發現,一切都不是夢。真的希望同樣的悲劇不要再出現第三遍!
2、作為動物保護主義者,我們一直也在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物種大滅絕的問題已刻不容緩!
目前地球上每年都有5-10種動物滅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地球生命力報告2018》中指出,從1970年到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60%是什麼概念?如果按人口算,減少60%的人口相當于美洲、非洲、歐洲、中國和大洋洲的人都沒了。多麼可怕的數字!然而與人口下降不同,物種的滅絕是不可逆轉的。
最近數十年,地球物種消失的速度是數百年前的100到1000倍,而人類是導緻它們滅絕的“罪魁禍首”。且不說我們能留給下一代留個什麼樣的世界?地球上的環境、生态都是需要平衡的,過度工業導緻了霧霾,讓我們看不到藍天、吸不到新鮮空氣;過度碳排放導緻氣候異常,全球升溫、冰川融化、洪水肆虐。如果我們打破大自然的平衡,也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懲罰。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長曾說,“地球不屬于人類,而人類屬于地球”。
海鮮、河鮮有病毒嗎?通過這次疫情,我們知道了近千種的蝙蝠共攜帶了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病毒61種——埃博拉、冠狀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等都有可能來源于蝙蝠。除了蝙蝠,整個野生動物約有200種傳染病、80種寄生蟲病,其中半數可以感染給人。
所以海洋、河流中的生物當然也會帶病毒,但之所以海洋裡的動物病毒很難傳染給人類,首先因為海洋的生态環境跟陸地的環境有很大差别,其次物種的基因也差得很遠。但這并不是絕對,就像人和禽類基因也不近,但病毒經過變異,禽流感這些年也總在威脅着人類,死亡率比新冠肺炎還高。
不過好在我們和水中生物的生活環境很不同,病原體很難同時适應這兩種環境。但如果我們一味地破壞環境、污染環境,這也不好說。1988年上海大爆發的甲型肝炎流行,導緻30萬人患病,原因就是人們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毛蚶并不是罪魁禍首,而是因為人們污染了水域,被污染的水域讓毛蚶成了病毒載體。所以罪魁禍首還是人類。
除了食用安全,環境污染、過度捕撈和炫耀消費也已經導緻我國很多海洋物種瀕臨滅絕,甚至消失,比如海馬、鲎、長江白鲟,還有我們以前餐桌上常出現的野生大黃魚。現在在市場賣的大黃魚都是人工養殖的,多年近親繁殖,種質早已退化,生長變慢、個頭變小、肉質變差。幾乎滅絕的野生大黃魚成了珍品,價比“黃金”。
或許很多人不在乎物種滅絕,反正我們可以養殖動物,我們今天吃到的鮑魚、大黃魚、海參、多寶魚等也确實都是養殖的。但如果人類抱着隻滿足自身、不顧其它的自私态度,養殖的也未必安全。2006年就出現了被檢出含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的“多寶魚事件”,去年廣州盒馬鮮生的貝類産品也被檢出含氯黴素。
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所以關于“野生動物到底能不能吃?”要從食用安全和生态平衡兩點出發。
1、攜帶病毒不安全的動物當然不能吃,不管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我國不是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而是現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還很不完善,像蝙蝠、果子狸這些都沒有明确規定不許養殖、不許食用。
2、為了生态平衡,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肯定不可以捕殺、交易和食用。但即便不是瀕臨的,也應該有所節制地捕殺。每種動物都有它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地位和生态功能,它們和我們一樣共同享有地球家園。
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為了防止過度捕獵,威脅野生動物的正常繁衍生存,即便是個人釣魚或打獵也必須辦執照,還要遵守各項規定,每個州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不同魚類的垂釣限額和捕獵野生動物的限額,有些還有開放的時間規定。比如華盛頓州,紅尾海鲫魚可以釣12條帶走,而鲑魚隻可以釣2條帶走,另外鲑魚也不是随時都可以釣,各州的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官方網站會列明可以釣它們的時間和海域,有的魚類可釣的開放日一年隻有幾天。千萬不要抱着僥幸心理違反規定,否則會面臨巨額的罰款。
而在釣鲟魚、大比目魚和珍寶蟹時,還必須填一張捕獲記錄卡,寫明你捕獲的數量,并在規定的的截止日期前把捕獲記錄卡返回到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即使什麼都沒釣到。此外釣螃蟹還有個規定:如果抓到的是母蟹,一定要放回大海,隻有公蟹才可以帶走。
即便是貝類也都有規定可帶走的尺寸、數量和要求,像生蚝每人每天最多可帶走18隻,但要把殼留在海灘上,因為殼上有很多小貝、小螺,留下來讓它們可以繼續生長。這樣嚴格的生态保護規定和人們的自覺遵守,以及執法額嚴格,才使得人們每年都可以享受豐收的樂趣。
所以大家呼籲保護野生動物,呼籲禁止吃野生動物能盡快立法,并不是不讓吃所有的野生動物,别擡杠。但節制的捕殺、完善的法規、嚴格的監管、良心的養殖、不炫耀的食用,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态和自身的健康。大自然都是有平衡的,如果人類破壞了平衡,也必将受到應有的懲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