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唐代被稱為繁盛的唐代,那麼元代一定是屬于戲曲的元代。
元代的雜劇是如今的戲劇的最初的基礎,更是創造出一個個有名的戲曲家與戲曲。
鄭光祖在元代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本期戲曲大全一起來了解鄭光祖的代表作。
鄭光祖生于元世祖至元初年(即公元1264年),字德輝,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市襄汾縣)人,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青年時期置身于雜劇活動,享有盛譽。但他的主要活動在南方,成為南方戲劇圈中的巨擘。元代着名的雜劇家和散曲家。所作雜劇在當時“名聞天下,聲振閨閣”。
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激賞鄭光祖的文詞,将他與關漢卿、馬緻遠、白樸并列,後人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可考者十八種,現存《周公攝政》、《王粲登樓》、《翰林風月》、《倩女離魂》、《無塩破連環》、《伊尹扶湯》、《老君堂》、《三戰呂布》等八種;其中,《倩女離魂》最着名,後三種被質疑并非鄭光祖作品。除雜劇外,鄭光祖寫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數二套流傳。
他的曆史劇中,較有特色的是《鐘離春智勇定齊》。這部劇以《戰國策》、《烈女傳》所記史實為依據,通過戰國時期秦、燕、齊三國的矛盾糾葛,塑造出了智勇雙全的古代婦女鐘離春的英雄形象。
劇中的鐘離春是齊國的一位采桑女子,她外貌醜陋,但膽識過人,在秦、燕兩國合兵伐齊之際,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輔助齊宣王一舉戰勝了敵人,使處于亡國境地的齊國不僅轉危為安,而且被尊為上國。明、清以來,全國不少劇種都一直有改編本演出。
據文學戲劇界的學者考證,鄭光祖一生寫過18種雜劇劇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瑣倩女離魂》、《?梅香騙翰林風月》、《醉思鄉王粲登樓》、《輔成王周公攝政》、《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立成湯伊尹耕莘》、《無鹽破環》、《老君堂》、《翰林風月》、《倩女離魂》。
其中《立成湯伊尹耕莘》、《無鹽破環》、《老君堂》是否确為鄭作,尚有疑問。另有《月夜聞筝》存殘曲。《哭孺子》、《秦樓月》、《指鹿道馬》、《紫雲娘》、《采蓮舟》、《細柳營》、《哭晏嬰》、《後庭花》、《梨園樂府》等9種僅存目。所作雜劇《倩女離魂》最為着名。
除了雜劇外,鄭光祖還寫過一些曲詞,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數二曲。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對陶淵明的歌頌,即景抒懷,對故鄉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繪。無論寫景抒情,都是清新流暢,婉轉妩媚,在文學藝術的研究上有很高的價值。
同許多偉大的藝術家一樣,盡管他們的作品數世紀來為人傳誦,但他們本人的身世卻鮮為人知。鄭光祖也是這樣,他默默地在藝術園地耕耘,把他的藝術成果奉獻給民衆,而又默默地離開了這個人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