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和土豆都屬于地下根莖類作物,在種植當中,大多數種植戶在種植時隻使用一次底肥,剩下的就是除除草,培培壟,而到了生長中後期就不再過多地管理了,這種現象已經延續了很多年,但紅薯和土豆前期主要以生長秧苗為主,地下塊莖隻有到了生長中後期才開始生長和膨大,因此,在種植和管理時,不要隻顧前期而忽略了中後期,産量高低就在于中期的生長發育和後期的膨大,如果在中後期學會巧管理,地下塊莖不但發育得多,而且長得個頭也很大。
以前我種植紅薯和土豆和别人一樣,主要在前期管理,等到封壟後就不再管了,自從學習了這方面的種植和管理技術以後,才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太過淺薄,前年去年這兩年我運用學到的種植和管理方法,紅薯和土豆産量是平時的兩倍,為了讓農友們都能學到真正的種植和管理技術,今天我把它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利用。
1、打眼補肥
由于紅薯和土豆封壟以後很難再進行追肥操作,但這個時候恰逢地下塊莖發育和生長期,需要大量而适應的養分,那麼我們可以在剛封壟時,采用巧妙方法來為其補充養分。找一直徑3厘米左右的木棒,一頭削成尖,也可以用鐵橛,在離紅薯和土豆主根20厘米以外呈30-45度角往主根方向斜打一個小孔,深度15-20厘米左右,在孔内施入适量的硫酸鉀或三元素複合肥,然後把孔用土填實,此法宜早不宜晚,過晚由于根莖開始膨大,打眼時容易傷及塊根,一般在剛封壟時用此法最好。如果嫌麻煩,可采用下列方法。
2、巧補裂縫肥
在紅薯和土豆地下塊莖膨大期,地面往往會出現裂縫,正好利用這個裂縫的時機,進行巧妙補肥,可使其大幅度增加産量。方法是用1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100斤,或者用300-500倍硫酸鉀溶液進行灌縫,灌完後用土把裂縫封嚴。如果每10天灌一次、連灌三次效果則更佳,如果沒有裂縫也沒關系,沿根部澆灌即可。
3、葉面補肥
葉面補肥是很多種植戶最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由于紅薯和土豆到了生長的中後期,秧苗和塊莖一齊生長,兩者都會争搶養分,如果秧苗長得旺盛,則會影響塊莖的生長和膨大,如果秧苗長勢弱,則養分就會被塊莖占有,就會導緻秧苗早衰,塊莖還沒有膨大完成,秧苗就過早的幹枯,最終影響産量。所以,采用葉面補肥是調節生長、增加産量不可忽視的一個管理方法。
在紅薯和土豆生長中期,用0.3%磷酸二氫鉀對葉面進行噴施,7天一次,連續噴2-3次,到了生長後期,也就是塊莖膨大期,用薯類專用型水溶肥按說明兌水噴施,連噴2次,中間隔7-10天。不僅能延緩秧苗早衰,還能提高塊莖的數量和單個重量,單靠噴施這一項,就能有效增産40%以上。
以上三個方法如果結合使用,可使紅薯和土豆增加雙倍的産量,這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實在在的實踐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農友。
本内容由鄉村話鄉情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更多内容歡迎多加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