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主題是“教育改變明天”。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改變從兒童開始,指導“糖寶寶”正确的飲食、運動療法及血糖監測,加強健康宣教,讓甜蜜不再是負擔,而是幸福的開始。
2006年底聯合國通過決議,從2007年開始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将專家、學術行為上升為各國政府行為,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的定義和分類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絕對缺乏或相對不足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原發性糖尿病又可分為:1.1型糖尿病(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由于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分泌不足所造成,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
2.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由于胰島β細胞分泌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胰島素抵抗)所緻。
3.青年成熟期發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β細胞功能缺陷症,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4.新生兒糖尿病(NDM):是指出生後6個月内發生的糖尿病,通常需要胰島素治療,多為單基因疾病。
繼發性糖尿病大多由一些遺傳綜合征(如21-三體綜合征、Turner綜合征和Klinefelter綜合征等)和内分泌疾病(如Cushing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所引起。
98%的兒童糖尿病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少見,但随着肥胖兒童增多而有增加趨勢。
兒童糖尿病的臨床表現
兒童糖尿病起病較急,多有感染或飲食不當等誘因。典型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即三多一少)。嬰幼兒表現不典型,很快出現脫水和酮症酸中毒(DKA),年長兒表現為夜尿增多,體重減輕,精神不振。
糖尿病的診斷标準
2019WHO糖尿病診斷标準:符合4條之一
1.空腹血糖≥7.0mmol/L
2.口服糖耐量負荷後2h血糖≥11.1mmol/L
3.HbA1c≥6.5%(檢測方法需美國糖化血紅蛋白标準化認證)
4.随機血糖≥11.1m/L且伴糖尿病症狀體征
符合上述标準但對于無症狀者建議在随後的1天重複檢測以确診血糖5.6-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口服糖耐量試驗2h血糖7.8-11.1mmol/L為糖耐量受損
兒童糖尿病的治療
兒童糖尿病的治療被稱為“五駕馬車”,強調綜合治療,包括:合理應用胰島素、飲食管理、運動鍛煉、自我血糖監測、糖尿病知識教育和心理支持。
1.針對血糖監測:三餐前 三餐後 晚10點 淩晨3點 手指血糖監測;
2.飲食原則:合理控制熱量,達到維持理想體重;平衡膳食、多樣、合理、限制脂肪攝入量,适量選擇優質蛋白質,增加膳食纖維;提倡少食多餐,定時定量進餐;
3.運動治療:需注意警惕低血糖及DKA;
4.合理應用胰島素:每天總量:0.5-1U/kg;<2歲,0.25-0.5U/kg,學齡期兒童0.75-1U/kg,青春期為1.0-1.5U/kg,個别可達2U/kg;強化治療(餐時 基礎);短/速(50-70%)(餐時) 中/長(30-50%)(基礎),三餐前平均分配,後視血糖調整;3日,調整<10-15%;持續皮下胰島素輸注(胰島素泵)。
酮症酸中毒(DKA)及慢性并發症
約40%患兒就診時即處于酮症酸中毒,常見誘因為感染、過食、診斷延誤、突然中斷胰島素治療,起病急者多表現為進食減少,惡心、嘔吐,腹痛,關節和肌肉疼痛,呼吸深長,呼氣中帶有酮味,甚至脫水、休克的表現,常被誤診為肺炎、敗血症、急腹症和腦膜炎。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為兒科急危重症,需早期識别,早期就醫,常見于兒童1型糖尿病,因兒童糖尿病為終生性疾病,慢性并發症的早起篩查和預防非常重要,控制血糖、血壓和血脂及改善微循環是控制慢性并發症的有效手段。
青春期前發病的糖尿病患者,發病5年後或滿11歲或至青春期,每年篩查1次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慢性并發症;青春期發病的糖尿病患者發病2年後每年篩查1次各項并發症,年齡達到12歲的患者應進行血脂的監測。
兒童糖尿病是内分泌常見且可治性疾病,早期識别,規律治療,血糖控制穩定,糖寶寶們可正常上學,未來正常求職、擇偶,受益一生的,祝願每個糖寶寶們都擁有甜蜜幸福的一生。蘭大一院兒科遺傳代謝專業學組,開展矮小症、甲狀腺疾病、性早熟、遺傳代謝病等診治,并長期随訪管理,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專家介紹:
弓毅谷,女,副主任醫師,講師。2010年兒科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兒科臨床及教學工作10餘年,熟悉常見病及多發病、新生兒疾病診治,主要擅長兒童内分泌、遺傳代謝疾病診治;2018年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進修遺傳代謝内分泌;2019年取得新生兒複蘇省級師資。
文圖|兒科 趙瑞萍
編輯|黨委宣傳部 劉麗君 樊凱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