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是探讨如何“以事為主”地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簡稱主旨)的系列論文的最後一篇。
引:
環境變化是永恒的。因此,我們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問題發生了,通常都需要解決。但是,導緻問題發生的因素往往是多樣的,而且不同的當事人往往會基于自身的理解和習慣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解決問題的結果往往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不過,有一點,大家都會認同:任何“事”(問題)的解決往往都是有關鍵的。發現了關鍵所在,解決問題往往就會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地發現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簡稱抓住主旨)呢?
一、抓住主旨方法的回顧
1、較為簡單的情況
通常,我們應該先對問題及所處的“事”作以簡單分類。如果對“我”自己而言,“事”(問題)比較熟悉,又比較簡單。換句話說,“我”可以相對容易和清晰地運用系統方法分析“事”中的要素,要素之間的聯系(輸入——轉化——輸出)及其所需的方法和信息。這時,主旨往往就在上述内容之中,哪項内容有不足,補充或改正,問題往往就能很快地解決。
2、陌生或複雜的情況
如果經過分類和判斷,問題及其所處的“事”對“我”而言并不熟悉或相對複雜,那麼,主旨就不是容易找到的。
這時,往往就需要我們啟動“順藤摸瓜”的方法。所謂瓜就是指問題的主旨,而藤是指将陌生或複雜問題轉化為相對熟悉或簡單問題的通用方法。
具體的藤有三條。
第一,判斷事中的“人”,即,“我”與“我”以外的其他人(簡稱“非我”)的要求或目标在問題所處“事”中的合理性。
第二,思考,為什麼“我”與“非我”會提出各自的要求或目标?
第三,從“我與非我”都能滿意的角度來思考?
而三條藤是圍繞一個共性的系統方法來順的——以問題(事)中的人(包括潛在的)要素為主導,通過“以事為主”的方法,運用系統的思想,逐漸将“人”要素放到問題所處的“事”中(逐漸擴大系統邊界),進而抓住主旨。
二、問題的提出
不難理解,一定會有很多朋友對“逐漸引入非我要素,擴大系統邊界”的方法是比較迷惘的。畢竟說起來就很複雜了。而且,總有些朋友擔心,在逐層次分析的過程中,仍然不能爆發智慧,抓住主旨。還有一點,即使最後能夠抓住主旨,如果每件事都采用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繁瑣而且太燒腦了呢?
三、怎麼辦?
逍遙以為,之所以很多朋友會心存質疑,就是因為,逍遙是曾經多次運用上述方法爆發了智慧,進而抓住了主旨的人。我所分享的案例源于成功經驗。而對大多數的,第一次聽到逍遙分享的朋友而言,你們缺少具體的經曆和修煉的過程。
逍遙以為,面對複雜問題時,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續的自我修煉,需要努力提升四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對“事”專注的層次。
對事的專注度越高,就越容易減小乃至忽略環境變化對心理的影響,快速地進入到“事”中,進而促進智慧發揮作用,抓住主旨。
第二個層次是“系統分析能力”的層次。
系統分析能力越強,在開始分析事時,往往越能保證全面性和适宜性原則的實現,不人為忽略“事”中人要素的需求和環境變化的影響,進而越容易合理地通過順藤摸瓜的方法拓展事的範圍。
第三個層次是“意識的我”的層次。
“意識的我”的層次越高,“我”的範圍就越大,系統思考時,“事”中自然而然地存在的“非我”就越多,對“事”分析的起始範圍就越大,更容易将“非我”融入“事”中,也更容易理解和實現“所有具有反應能力的人要素都滿意”的目标。
(當然,上述三個層次對于一直關注逍遙分享的朋友而言并不陌生,它們都同對“以事為主”的理解和運用關系密切,都屬于精英之自我修煉中的關鍵内容。)
接下來逍遙簡單談談第四個層次。
逍遙暫時把它命名為“自身主旨的層次性”。也可簡稱為“主旨的層次性”。這個層次性主要體現在“我”對合理性的判斷能力方面。
具體而言,往大了說,它往往和一個人既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水平等緊密相關。往小了說,它又離不開一個人的知識水平(已經獲取的合理的信息)和智慧水平。這些都有可能成為一個人遇事時判斷和評價的标準。
這些标準所涵蓋的範圍越廣,主旨的層次性就越高,對事進行分析的起點往往也就越高,所思考的事的範圍往往就會越大,判斷和評價合理性的速度往往越快。
例如,如果你清楚地知道“學習的關鍵在于盡可能地将知識學明白”,那麼,任何有利于實現這一目的的事都是具有必要性的。你就不會簡單地将死記硬背和“刷題”當作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
當我們通過持續的自我修煉,在“以事為主”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我的四個層次時,快速而合理地發現解決問題的關鍵絕非難事!與大家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