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西調是流行于我國河北地區的民間戲曲劇種之一,曆史上是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入河北,結合京劇等多種劇種和當地民間音樂而逐漸形成的,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特征。那麼今天就來了解,曆史悠久的永年西調傳承現狀如何。
永年縣位于河北南部,自古便是人文繁勝之地,境内三山西聳,平原廣袤,滏水名河穿境而過。在這片土地上産生的西調藝術,以她那頗具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魅力,為這方水土的人民帶來無窮的歡樂和藝術享受,并且為豐富的中國民族戲曲藝術園地增添着一枝芬芳。
永年西調的曆史回顧
永年西調是由山西上黨梆子傳入永年後而形成的一個獨立劇種。清鹹豐年間傳入永年後,不斷吸引永年當地人加入班社參與演出。在演出過程中,永年一帶的方言語音逐漸滲透其中,唱腔和念白雜講冀南音調。
同時,永年西調大量地受到了京劇及河北梆子、平調、亂彈、絲弦等地方劇種和永年民間音樂的影響,經過較長時間的磨合,終于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民間戲曲劇種。永年西調原先并無固定的名稱。因其演出場面宏大有稱其叫三搭闆的,還有稱其為澤州調的等等。解放初期由着名藝術家趙樹理先生提議,正式定名為西調,概取調自西來之意。
永年西調是永年土地上生長起來的獨特藝術,緊緊地紮根在這方水土之上,170多年來,以她獨具的藝術魅力,吸引着這裡的人民,無論如何的風雲變幻,她都在堅強的成熟和發展,出現了一批又一批的着名藝術家和優秀演員。他們來自民間,服務百姓,讓西調藝術家堅強蓬勃地發展過來,并且使流行範圍不斷地擴大,擴展到永年之外的曲周、雞澤、館陶、肥鄉、大名、廣平、成安、邢台、豫北、魯西、晉東等地,從而赢得了更多的觀衆。
永年西調的藝術特色
永年西調屬闆腔體,唱腔旋律結構完整,富于變化,多用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貫以大幅度的下行階進,運用真、假聲相結合的演唱方法,闆式繁複多樣,成本成套,長于表現高亢、激昂、奔放的感情和活潑歡快的情緒。永年系掉擅演朝代大戲,場面宏大,常演的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出,好多劇目為西調所獨有,且行當齊全,表演粗犷、豪邁、簡練、樸實,鄉土氣息濃厚。
永年西調的傳承現狀
2006年6月,永年西調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2008年6月永年西調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着名西調表演藝術家張海臣老先生為該遺産傳承人。然而,文化多樣性的沖擊,市場的萎縮,設備的落後,戲價的低迷,演出環境的惡劣等等,都成為西調藝術眼下最大的威脅,急需進行保護和繼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