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神話的内容涉及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各種帶有神話色彩的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上古先民對世界起源和人類命運的理解。那麼就讓民間故事為你盤點在這些源遠流長的神話中曾出現過的天界第一代天帝——帝俊。
帝俊,又作“帝夋”,疑為詩經裡的昊天上帝,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天帝,這一古帝名号隻見于《山海經》,主要在其中的《大荒》和《海内》兩經中多次提到。其原型疑為帝喾(kù)。
1942年9月,在長沙東郊子彈庫出土的楚帛書所寫的“帝夋”幾乎可以等于“帝俊”。此處的“俊”為通假字,通“夋”(qūn),不念“俊”(jùn)。
《大荒南經》有雲:“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後世傳說帝俊出生于高辛,是黃帝的曾孫,中國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15歲受封為辛侯,30歲受禅即位,号高辛氏。
帝俊(帝喾)當上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大下服”。他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
帝俊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他的元妃姜原生了棄(即後稷)。棄是周的始祖。次妃簡狄生了契。契是商的祖先。次妃慶都生了堯。堯是曆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五帝之一。次妃常儀生了摯。摯繼承了帝俊的帝位,九年後禅讓給帝堯。
春秋戰國後,帝俊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帝喾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認為是其第一位先祖。
學界認為,帝俊神話在後世産生分化并逐步走向消亡,這是來自文明社會的政治的與曆史化的巨大力量使然。
為了使神話合乎政治的需要,建構有利于中華民族統治的黃帝世系,從而從曆史角度為大一統社會找到依據,後代儒士與史家們費盡心機,将帝俊神話的枝葉分别嫁接到黃帝、颛顼、堯、舜等身上,使得他們的身上都有着帝俊的影子。
例如帝俊之妻羲和與帝羲(或作儀)分别生十日或十二月,此為帝俊神話之精髓,人們便将這則神話重新改造之後移植到黃帝頭上,變成了“黃帝使羲和作占日,常儀作占月”,于是帝俊的二妻變成了黃帝手下掌管曆法的二大臣。
後羿為民除害是受帝俊派遣的,安民之功本應歸于帝俊。但到《淮南子》那裡,則變成了“堯之時,十日并出”,堯命羿去除害射日,将愛民之德轉給了堯。
同時,後儒也将大羿神話(上古神話中射日的是大羿,由于夏代有窮國君主後羿的名字裡也有“羿”字,且也善射,所以後人容易将二人的事迹、稱呼混淆)從帝俊神話體系中切割出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