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懷念大學圖書館

懷念大學圖書館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5:23:01

李旖林文/圖

懷念大學圖書館(我與紅磚大學圖書館)1

利茲大學校園。

在利茲讀研的時光,大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這所興建于維多利亞時代的大學,與其他五所“紅磚大學”一樣,坐落在以工業革命而聞名的城市市區。與傳統的英式大學鐘愛小鎮風光不同,利茲大學可謂“大隐隐于市”。

與其說在這裡讀書是鬧中取靜,倒不如講是别有洞天的圖書館将我們帶入了“世外桃源”。在利茲大學,學生常去的圖書館主要有兩座,一座是布拉澤頓圖書館、另一座是愛德華·博伊爾圖書館。布拉澤頓圖書館是利茲大學曆史最為悠久的圖書館,有着與大英博物館相仿的圓頂。在圖書館入口上方,是利茲大學的校徽和一句拉丁文校訓“et augebitur scientia”,意為“知識将會增長”。愛德華·博伊爾圖書館則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建築外觀與校内其他教學樓并無明顯差異,這棟建築的每一層樓都有很多大窗戶,若是閱讀時擡頭一瞥,窗外雲卷雲舒盡收眼底,也是一件美事。

有時我坐在圖書館裡,會在覽景時脫口而出幾句中國詩詞。甚至有那麼一刹那,忘記了自己還身在異國。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情緒,讓我仿佛讀懂了利茲大學副校長餘海歲教授——一位來英30餘年的詩人——筆下的詩句。他寫道:“天邊遊子,心中反複吟唱鄉愁永恒的歌謠。”

在圖書館裡,除了完成日常功課與畢業論文的撰寫,我還閱讀了不少社會學家的著作,安東尼·吉登斯就是其中之一。身處英國,研讀一位英國社會學家的作品,或許會感觸更深。我覺得,在英國讀英國思想家,對其很多理論與觀點更能做到“與作者對話”。畢竟,思想從來不會憑空産生,是搭建在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之上的。

盡管利茲已是英國第三大城市,但生活方式與現代科技的聯系卻遠不及我國小城。緩慢的城際火車、隻能現金支付的小店、繳納電費需要排長隊……剛來的一兩個月,習慣了現代快節奏生活的我對當地的“慢吞吞”很不适應。

不過,吉登斯的著作讓我慢慢理解了當地這種生活方式,也陷入了思考。在他看來,現代性也在逐漸改變着原有社會秩序的軌道,改變着人們的日常生活。科技帶來了便利,但或許也帶走了一些“慢時光”背後的趣味和人情味吧。

從學生宿舍到愛德華·博伊爾圖書館大約隻需步行七八分鐘。除了起居,我一天的生活與學習是從圖書館開啟的。印象最深的是,到圖書館第一件事是拿着印有校徽的杯子,在門口接上滿滿一杯的本地紅茶。有時候看書着了迷,一杯還沒有飲完就到了中午。

英國人的午餐比較随意,從家裡帶份便當或在便利店買塊三明治是最常見的。圖書館的研讨室會在中午的時候舉辦一些講座,來自世界各地到利茲大學訪學的學者們在中午這短短一個小時内展示他們的學術成果。這些研讨室就成了我最常光顧的“午餐食堂”。啃着三明治,享受着精神食糧,至今仍舊回味無窮。

利茲的緯度較高,冬日下午四點就一片漆黑了。夜晚吹着寒風,回宿舍的路上,隻要一回首,圖書館的光亮永遠在那裡。

(作者碩士畢業于英國利茲大學)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