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愛好者都知道,安徽地方戲曲大全

愛好者都知道,安徽地方戲曲大全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30 21:33:25

  我國的戲曲文化百花齊放,于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戲曲特色文化,這些戲曲一般表現生活和愛情,是社會真實的一種體現。那麼,你知道在安徽的地方戲曲中,都有哪些戲曲劇種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看看吧。

  徽劇

  徽劇,中國安徽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徽劇原名“徽調”、“二黃調”,淵源于明代,1949年後定名徽劇。徽劇傳統劇目有1404個,保存檔案有753個。其内容從列國紛争、宮遷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間生活故事。

  徽劇的音樂、唱腔優美、完整。主要分青陽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撥子、二黃、西皮、花腔小調共九類。而以吹腔、撥子、皮簧為主要聲腔。吹腔輕柔委婉,撥子高亢激昂,皮簧則比較通俗流暢,徽劇的表演藝術豐富多彩,技藝精湛。文戲以載歌載舞、委婉細膩其特點,武戲以粗犷、熾熱、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撲而震驚觀衆。生活小戲以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風趣、诙諧和語言吸引着觀衆。舞台畫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

  黃梅戲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采茶戲,起源于湖北黃梅,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一曲《天仙配》讓黃梅戲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較高的聲譽。

  泗州戲

  泗州戲,原名拉魂腔,1952年正式定名為泗州戲,流行于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曆史。它與山東、河南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血緣關系。泗州戲是與徽劇、黃梅戲、廬劇并列的安徽四大優秀劇種之一,她具有深厚的群衆基礎和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優美的唱腔,動聽的旋律,唱響淮河兩岸,大江南北,劇1953年統計,泗州戲的傳統劇目有300多出。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着密切的聯系,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但近年來随着社會的飛躍發展,觀衆逐步減少,演出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

  池州傩戲

  池州傩戲是一種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被譽為戲曲活化石。以其古樸淳厚的魅力打動人心。池州傩面具吸收和融彙了儒、釋、道、巫的宗教意識和民俗、雕、繪畫等内容,是漢族民間藝術的精華,也是研究古代漢族文化、地域風情、民俗工藝的文物。

  池州傩戲,被譽為“戲曲活化石”,池州傩,屬《論語》中所載“鄉人傩”。它起于明代、盛于清朝,主要流布在九華山麓方圓百裡的貴池、青陽、石台等地,尤其集中于貴池區梅街、棠溪、墩上等山鄉的姚、劉、章、唐、姜、杜、汪等數十個大姓家族,當地素有“無傩不成村”之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