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川1938年成立魯藝木刻工作團,該團渡過黃河,越過敵封鎖線,翻過太行山來到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木刻宣傳工作。木刻工作團在行軍的路上,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在晉西雙池鎮舉行了第一次木刻展覽會。大部分是1938年春天在武漢舉行的全國木刻展覽會中的作品,後來送到延安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延安木刻工作者的作品。
這次展覽,受到工農兵群衆的熱烈關懷,觀衆很多。但木刻作品本身,群衆并不喜愛。他們提了很多意見。集中起來主要有兩條:第一,内容不夠深刻,不夠豐富,不夠生動,應該有頭有尾;第二,形式不美觀,滿臉毛,不好看,應該有顔色。這兩條意見,把當時木刻作品的最大問題指出來了,而且提出明确的要求。中國新興的木刻,最初是從外國學來的,當時還保留了歐洲的風格和表現方法,或者說當時的木刻還沒有脫離模仿階段,還沒有獨創出自己民族的風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