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思路及方法?中考語文提升課堂:說明文的語言也要生動起來,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思路及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考語文提升課堂:說明文的語言也要生動起來
【理論解說】
有人認為,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隻要能用平實的語言把事物或事理說而明之也就達到了目的。因此,就為說明文的語言“欽定”了“準确性、科學性、條理性、簡潔性”四條标準,強調說明文的語言要走平實化的道路。這種觀點當然沒有什麼錯。但是僅此而已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這些要求隻不過是基本要求,要使說明文出彩,還需要在語言表達上多花些功夫。因為,語言猶如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不管内容如何充實,構思如何精巧,如果離開了精彩生動的語言表達,顔值欠佳,其寫作效果勢必大為遜色,記叙文如此,議論文如此,說明文當然也不例外。所以,葉聖陶先生說:“說明文不一定就是闆起面孔來說話,說明文未嘗不可帶一點風趣。”就是說,說明文的語言也要生動起來,富于一定的文采,把事物說得形象點,把事理說得感人些,才能吸引讀者的眼球,産生更好的說明效果,更具信服力。
怎樣讓說明文的語言生動起來,具備亮麗的語言顔值呢?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着力。
其一,采用修辭法予以美化。修辭,顧名思義,是修飾文辭的意思。人經過化妝,會顯得漂亮,語言經過修辭,也會變得生動形象。一般來說,說明文的語言,因為受到文體要求所限,作者常常會在說得“明”上多下功夫,因而往往忽視語言的美感。這樣的說明文,說得“明”則“明”矣,但由于缺乏美感,所以“說明”的效果常常并不見佳。為了彌補這種缺憾,不少作者在寫作說明文的時候,都會根據寫作内容選用一些修辭手法,對所說明的事物或事理加以修飾美化,使語言變得更為生動、更為美妙,提升“說明”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修辭手法種類繁多,單是陳望道先生所著《修辭學發凡》列出的修辭格就有38種,因此在修辭手法的選用上一定要遵循“恰當”的原則,選取最具表現力的修辭格,才能讓語言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例如,白居易的《荔枝圖序》,選用了比喻修辭格,連用“如帷蓋、如桂、如橘、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紅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十個比喻,喻指荔枝的形态、色調、香氣和味道,每個比喻的喻體都和本體十分貼近,至為恰當地把荔枝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對荔枝形成了全面的認知。可以認為,《荔枝圖序》之所以能成為文言說明文中的珍品,與白居易在語言的運用上善于選用形象化的恰當比喻是分不開的。
又如法布爾的《蟬》,作者為了把蟬的習性和生存狀态解說得生動傳神,就較多地運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僅是拟人手法,文中就有五六處之多。文章一開頭,作者說蟬是他的住屋“門外的統治者”,就是拟人手法。寫蟬的蛻皮過程,作者稱之為“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寫蟬的幼蟲附着在樹枝上,作者說是“行日光浴,踢踢腿,試試筋力”;寫蟬的鳴叫,作者說“我們不應當讨厭它那喧嚣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等等。這些拟人手法的巧妙運用,大大地增加了語言的感染力。
有時候,有些作者會将幾種修辭手法綜合起來運用,以增進語言顔值,彰顯語言的表現力。如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在寫到盧溝橋石柱上的獅子時,就有這樣一段話:“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态萬狀,惟妙惟肖。”這段話雖然不長,卻把比喻、拟人、排比三種修辭手法有機地糅合在了一起,具體、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盧溝橋的顯著特征,文字之中,深蘊着磁性的語言魅力。
其二,采用描寫法予以美化。描寫,是一種表達方法。描者,描繪也;寫者,摹寫也。說得具體點,所謂描寫,就是使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形象或景物的狀态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來的方法。這個定義包含着這樣的意思:描寫,要達到繪聲繪色,就必須追求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可見,描寫無疑是促進語言生動化、形象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描寫,一般用于記叙文和文學作品的寫作,但是,在說明文中,為了把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要點說得更為清晰,更能吸睛,也可采用描寫手法來美化語言的顔值,展現語言的魅力,讓說明文的語言生動起來,産生強烈的說明效果。
例如,周建人先生寫于1935年的《蜘蛛》,就善于借助描寫手法表現語言的變化美。他這樣寫蜘蛛捕捉蜜蜂一類帶“槍”的“飛将”:“蜘蛛見它被網粘住,趕到前面,用絲向飛将身上繞一下,轉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槍投着。但走不多遠,又轉回來,再繞一下,又走開。随後是接連的繞幾轉,跑開一次,等到看看那飛将掙紮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邊,把它細細捆縛。有時捆縛得細密到像一個布袋。”這段描寫裡的“見”“趕”“繞”“轉”“跑”“捆縛”等動詞的變換運用極為準确傳神,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了蜘蛛捕捉昆蟲時的敏捷、謹慎、機智的動作和習性,讓讀者感受到了語言的動态美感。
再如朱泳燚先生的《看雲識天氣》,也是時不時地采用描寫手法來呈現說明文的語言美的。文中有這樣一段。
當那連綿的雨雪将要來臨的時候,卷雲在聚集着,天空漸漸出現一層薄雲,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種雲叫卷層雲。卷層雲慢慢地向前推進,天氣就将轉陰。接着,雲層越來越低,越來越厚,隔了雲看太陽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胧不清。這時卷層雲已經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出現了高層雲,往往在幾個鐘頭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雲叫雨層雲。雨層雲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降臨了。
這一段文字是描寫觀察卷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的變化來識别天氣變化的情景,其設譬引喻、拟人對偶、摹繪渲染等描寫手法的交替使用和措辭造句的雅俗有緻,幾乎把語言上的美感呈現到了極緻,不但充分展示了說明文的說明功能,增長了讀者“看雲識天氣”的知識,而且那種生動形象、優美有趣的語言風格也給讀者帶來了一種美感享受。
其三,采用文藝法予以美化。文藝法,顧名思義,是指文學藝術的表現手法。大家知道,說明文一般分為述說性說明文、闡釋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三類。前兩類說明文語言平實,重在對事物或事理的客觀解說,而後一類說明文因為常常把知識性内容融于藝術表現之中,具有文藝性的特點,因此其語言的表達就需要采用文藝法予以美化,用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文藝筆調來說明事物,闡述事理。應該注意的是,說明文中的文藝筆調和記叙文、文學作品中的文藝筆調是不同的。記叙文和文學作品的文藝筆調是要通過描繪生動的形象去感染和影響讀者的思想感情,而說明文的文藝筆調則是為了把說明對象描述得更清晰、更搶眼、更有韻味、更能讓讀者所認可。同是文藝法,因為有着這樣的分野,所以在落筆時就要根據寫作目的和文體的不同而施以相應的文藝筆墨。
例如,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就立足于“說明”,作了這樣的文藝法描寫:“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生在樹頭,從遠處當然看不清它殼面的構造,隻有紅色映入眼簾,因而把它比作‘绛囊‘紅屋‘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荔枝也有淡紅色的,如廣東産的‘三月紅和‘挂綠等。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這段文字的語言采用比喻、列錦和引用等修辭手法着意渲染荔枝的顔色美,突出了以紅紫為主的顔色特征,表現了荔枝狀貌的紅豔可愛、鮮明可人、形态可掬,既照應了文題的“丹”字,又表達了作者深深的贊美之情。可見,文藝法确實不失為增進說明文語言顔值的有效方法。同樣的,布封的《松鼠》,作為一篇文藝性說明文,語言也處處充滿着文藝特色,目的也隻是在于“說明”。僅是下面一段,就文藝性十足。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有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珑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裡送東西吃。
看看這裡的語言,作者使用形容詞,惟妙惟肖;使用動詞,準确恰當。其神态描寫,自然細膩;動作描寫,靈動傳神。而且修辭手法的使用,不論是比喻,還是拟人,都運用得十分純熟貼切。讀來節奏明快,氣韻流暢。如此短短的文字,集中了那麼多的語言技巧,活畫出了一個精明靈巧的松鼠形象,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語言美的享受,真是難能可貴。這正可說明文藝法确是能使說明文語言生動起來的有效方法。
最後,還需說明一下,上面寫到的修辭法、描寫法和文藝法是互相關聯着的,不能割裂開來看待。因為,修辭也是一種描寫,描寫又往往離不開修辭,這兩者也都是屬于文藝法的範疇的。實際上,這三種方法常常是包容在一起為語言的表達添彩,為語言顔值的提升增輝的。
【佳作導向】
一、例文解析
美麗的蝴蝶泉
晁 平
在雲南大理,蒼山十九峰的雲弄峰下,有一潭美麗的泉水,這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蝴蝶泉。它像一顆透明的寶石,鑲嵌在綠蔭之中,以它特有的奇觀,吸引着遠近遊客。
今年四月,我從下關乘車,沿滇藏公路北行去尋覓向往已久的蝴蝶泉,車行30餘公裡,車窗左側一座古色古香的石牌坊即映入眼簾。下車仰視,牌坊上端“蝴蝶泉”三個大字赫然在目,郭沫若所書。啊!這裡就是蝴蝶泉了。
我從牌坊步行大約百米,即來到蝴蝶泉邊,見泉池二三丈見方,四周用透亮的大理石砌成護欄。泉水藍晶晶的,清澈見底,一串串銀色水泡,自沙石中徐徐湧出,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有不少遊客正在掬泉水洗手,說是隻要洗手三次,就會帶來好運。據說這泉水得蒼山化雪之功,不僅水量穩定,水質也十分優良。在清清的泉水中還映出穿着五顔六色衣服的遊人的身影,閃閃地晃動着,慢慢地消散在泉水的藍波裡。
在泉邊有一棵枝繁葉茂、樹傘寬大的合歡樹,遮擋在泉水上空,保護着清清的泉水。這棵大合歡樹上開滿了淡黃色的小花,形态就像一隻隻落在樹上的蝴蝶。合歡花散發着淡雅的芳香,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蝴蝶翩翩飛來,聚落在樹上,飄舞在樹的周圍,分不清是花還是蝴蝶。
每年農曆三四月,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巴掌,蝶小如銅錢。無數蝴蝶還鈎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地從合歡樹的枝頭懸垂到清波蕩漾的水面。它們與合歡花相映成趣,就像“蝶簾”一樣,五彩斑斓,蔚為壯觀。當年徐霞客就曾描繪過這種景象,謂為“缤紛絡繹,五色煥然”。因此,人們便把這種景象叫作“蝴蝶會”,蝴蝶泉的得名大概也是由此而來的。
環視泉池附近,不遠處的竹林旁塑有高大的徐霞客石像,泉的北面建有蝴蝶陳列館,内存蝴蝶标本1000多種。在泉的後面,走過通幽的曲徑,就是清溪玉液洞,拾級而上便到了望海亭。站在亭中向四面遠眺,蒼山洱海的美景便盡收眼底,真是讓人大快心胸。
蝴蝶泉水美,樹美,蝶更美!電影《五朵金花》的放映,更使蝴蝶泉的奇異景觀蜚聲遐迩,馳名中外。1961年秋,郭沫若先生從緬甸等國家訪問歸來,途經大理,有感于蝴蝶泉的美景,還留下了一首37句的長詩,其中有這樣的詩句:“蝴蝶泉頭蝴蝶樹,蝴蝶飛來萬千數。首尾聯接數公尺,自樹下垂疑花序。百彩缤紛勝似花,随風飄搖朝複暮……合歡古樹罩深潭,泉沫泠泠清似露……”讀來不禁讓人遐想聯翩,陶醉于蝴蝶泉的美景妙趣之中,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無比壯麗!
[解析]
這篇說明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按照空間轉移順序,根據遊覽過程,以蝴蝶泉為說明對象,從“水美、樹美、蝶更美”三個方面說明了蝴蝶泉美景的奇特,使讀者對蝴蝶泉之美形成了清晰的認識,從而獲得極大的美感享受。
為什麼本文具有這麼好的說明效果?主要是因為作者十分重視說明語言生動性的表達。首先,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種修辭手法,就強化了語言的表達色彩。以“比喻”為例,作者說蝴蝶泉“像一顆透明的寶石”,就是一個極其形象的比喻,其他如“蝶大如巴掌”“蝶小如銅錢”,無數蝴蝶懸垂在水面,“就像‘蝶簾一樣”等等比喻,也都十分形象化。其次,作者善于運用描寫手法,也使語言具有了極大的感染力。特别是對于蝴蝶泉“水美、樹美、蝶更美”三個顯著特點的描寫,尤其生動感人。寫泉水“汩汩冒出水面,泛起片片水花”,寫合歡樹“枝繁葉茂、樹傘寬大”,寫蝴蝶“在泉邊漫天飛舞”,都無不細膩真切,讓人有一種親眼所見之感。還有,本文雖然還算不上純粹的文藝性說明文,但語言充滿着強烈的文藝性筆調,語言顔值甚佳,能給讀者帶來一種藝術化的感受,也是提升說明效果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來,中學生朋友學習寫作說明文,努力讓語言生動起來應該是一堂必修之課。
二、訓練題
1.舉出文中運用排比、引用兩種修辭手法的例子各一例。
2.将徐霞客《蝴蝶泉》中的下列文言語句翻譯為現代漢語:“山麓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冽可鑒。”
(答案在本期中找)
《說明文的語言也要生動起來》參考答案
1.①排比的例子:“水美,樹美,蝶更美!”②引用的例子:徐霞客說得“缤紛絡繹,五色煥然”。
2. (在雲南蒼山神摩山麓)有一棵蒼勁的合歡古樹,靠着山崖高高地聳立,樹下有一泓泉水自樹的根部向東流出,就好像在替樹根梳洗一樣。泉水清澈如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