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鋼筋常見的問題

鋼筋常見的問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6:01:05
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梁篇)

原創2021-12-18 21:18·圈子裡的劉先森

1、錯誤做法:框架梁縱向受力鋼筋因支座長度限制而造成無法滿足彎折前平直段長度的情況,有些人認為可以将平直段減短些,彎折段加長些,總的長度滿足錨固長度La或抗震錨固長度Lae就可以了,這種做法是不合适的。

正确做法:對于鋼筋的彎折錨固,其平直段長度均需滿足相應要求。彎折錨固是利用受力鋼筋端部彎鈎對混凝土的局部擠壓作用加大錨固承載能力,從而保證了鋼筋不會發生錨固拔出。彎折錨固要求彎鈎之前必須有一定的平直段錨固長度,是為了控制錨固鋼筋的滑移,使構件不至于發生較寬的裂縫和較大的變形。當水平段長度不滿足要求時應由設計解決。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1

16G101-1 84頁

注:16G101系列圖集涉及到的鋼筋彎折錨固做法有幾種:

縱向受力鋼筋的錨固,當不能滿足直錨要求時,可采用在鋼筋端部設置90°彎鈎的形式,16G101系列圖集中縱向受力鋼筋采用90°彎鈎錨固形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平直段長度>0.6LabE(0.6Lab),彎折段長度15d,要求平直段宜伸至支座盡端;用于直錨長度不足,且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的情況。

2)平直段長度≥0.4Labe(0.4Lab),彎折段長度15d,要求平直段應伸至支座盡端;當錨固鋼筋承受充分豎向壓力作用時,平直段長度可适當減小,該種情況是情況1)的特殊形式。如框架中間層端節點處框架梁上、下部縱向鋼筋的彎折錨固。

3)平直段長度≥035Lab,彎折段長度15d, 要求平直段宜伸至支座盡端;用于梁、闆簡支端上部鋼筋的錨固。

4)框架頂層中柱頂縱向受力鋼筋從梁底算起平直段長度>0.5Labe:彎折段長度12d,要求豎直段伸至柱頂。

2、錯誤做法:通長筋與架立筋搭接長度錯誤,且搭接範圍内箍筋未設置。

正确做法:通長筋與架立筋搭接長度為150mm,構造搭接位置至少應有一道箍筋同搭接的兩根鋼筋綁紮。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2

18G901-1 2-3頁

3、錯誤做法:框架梁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在中間節點内未貫通,直接在中柱内錨固或搭接。

正确做法:框架梁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在中間節點内宜貫穿,當不能貫穿時按如下方式處理:

1下部縱向受力鋼筋錨固在節點核心區内:伸入支座内長度不小于Lae,且應伸過柱中心線5d,見圖4. 5-1.

注意:因下部縱向受力鋼筋比較多,采用彎折錨固時大量鋼筋交錯,影響混凝土澆築質量,故從11C101-1開始就取消了該種錨固方式。若柱 兩側梁寬不同或下部縱向鋼筋根數不同,或梁下部縱向鋼筋比較少時,個别無法貫通中柱截面的縱向鋼筋可考慮采用彎折錨固方式,見圖4.5-2。

2梁下部縱筋可延伸至相鄰跨内箍筋加密區以外連接。且在距支座1/3淨跨範圍之内,見4.5-3.此時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采用搭接時。搭接長度範圍内箍筋應加密。

3以上兩條可同時使用,以保證節點範圍内鋼筋不至于過密,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澆築質量。

4框架梁下部縱筋接頭,當無法避開箍筋加密區時,應采用機械連接,接頭等級為一級或二級,且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

5框架梁下部縱向鋼筋盡量避免在中柱内直線錨固或90°彎折錨固,宜本着“能通則通”的原則來保證節點核心區混凝土的澆築質量。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3

17G101-11 4-6

4、錯誤做法:主次梁交接處布置附加箍筋數量不足,主梁正常箍筋漏設。

正确做法:附加箍筋範圍内主梁正常箍筋或加密箍筋照設。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4

16G101-1 88頁

5、錯誤做法:吊筋按次梁高度施工為錯誤做法。

正确做法:按主梁高度施工。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5

16G101-1 88頁

6、錯誤做法:非框架梁下部縱筋伸入支座按錨固長度設置,造成鋼筋的浪費。

正确做法:16G101-1中要求非框架梁(不受扭時)下部縱向帶肋鋼筋伸入端支座的直線錨固長度不小于12d (d為下部縱向鋼筋直徑),實際工程中也會遇到支座寬度較小,不能滿足該項要求的情況,可采用135°彎鈎錨固方式,下部縱向鋼筋伸至支座對邊彎折,包括彎釣在内的水平投影長度應不小于0.6Lab(熱軋帶肋鋼筋取為7.5d)彎鈎的直線段長度為5d。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6

16G101-1 89頁

7、錯誤做法:非框架梁上部縱向鋼筋在端支座錨固時。設計按鉸接和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做法錯誤,當端支座寬度不足時不知如何處理。

正确做法:1)非框架梁端支座在工程設計時:1601-1中非框架梁代号L. JZL表示端支座為絞接。“設計按鉸接時”指理論上支座無負彎矩,但實際上仍受到部分約束,因此在支座區上部設置縱向構造鋼筋:此時支座上部非貫通鋼筋伸至主梁外側縱筋内側後向下90°彎折,平直段長度不小于0.35Lab,彎折段長度15d,見圖4.9-1(a). 當伸入支座内長度不小于La時,可不彎折。

2)當非框架梁端支座上部縱筋為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在梁代号後加“g”,即Lg、JZLg“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指支座上部非貫通鋼筋按計算配置,承受支座負彎矩;此時支座上部非貫通鋼筋伸至主梁外側縱筋内側後向下彎折,平直段長度不小于0.6Lab,彎折段長度15d, 見圖4.9-1(b).當伸入支座内長度不小于La時,可不彎折。

當支座寬度較小時,無論是“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或是“設計按鉸接時”都有可能出現支座寬度不滿足平直段長度0.6Lab或0.35Lab的情況,設計應避免出現此情況.當出現此種情況時,設計可采取如下處理措施。

1)當支座外側有樓闆時,可将上部鋼筋延伸至樓闆内,滿足錨固長度即可,見圖4.9-2。

2)将非框架梁伸出支座形成梁頭或在支座外側設置挑闆時,可在梁頭或挑闆中直線錨固或彎折錨固,見圖4.9-3。

3)在保證計算要求的前提下,對上部縱向鋼筋直徑進行調整。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7

17G101-11 4-14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8

17G101-11 4-14

8、錯誤做法:a、當hw≥450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未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b、梁側面縱向鋼筋構造鋼筋和受扭縱筋的搭接長度和錨固方式混淆。c、拉筋間距按正常間距設置。

正确做法:

a、當hw≥450時,在梁的兩個側面應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b、梁側面構造縱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15d.梁側面受扭縱筋的搭接長度為Lle或Ll其錨固長度為lae或la,錨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受扭縱向鋼筋在跨内采用搭接連接時,在搭接長度範圍内應箍筋加密。構造縱向鋼筋在跨内采用搭接連接時,在搭接長度範圍内不需要配置加密箍筋。

c、當梁寬≤350時,拉筋直徑為6;梁寬> 350時,拉筋直徑為8。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2倍。當沒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拉筋豎向錯開設置。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9

16G101-1 90頁

9、錯誤做法:梁的腹闆高度計算錯誤。

正确做法:

梁的腹闆高度和梁有放高度按如下規定計算:

1)梁腹闆高度hw:對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對于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減去翼緣高度hf;對于I形截面取腹闆淨高,見圖4.12.

2)梁有效高度h0:為梁上邊緣至梁下部受拉鋼筋的合力中心的距高,即h0=h-s,見圖4.12; 當梁下部配置單層縱向鋼筋時,s為下部縱向鋼筋中心至梁底距離;當梁下部配置兩層縱向鋼筋時,s可取70mm。

鋼筋常見的問題(鋼筋施工中最常見的錯誤做法及正确做法)10

17G101-11 4-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