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好的戲曲,在其表演本身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是戲劇本身的靈魂,讓劇本内容活起來的重要載體。今天,要通過歌仔戲文化介紹的是關于歌仔戲的表演藝術,讓我們看看這個歌劇型式的劇種有什麼表演特色。
歌仔戲的表演藝術屬于歌劇型式,而傳統戲曲最重要之元素為身段與唱腔,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正是傳統戲曲的藝術特色;質言之,“合歌舞以演故事”即為傳統戲曲的表演方式。
歌仔戲表演藝術最大特色在其唱腔與音樂,傳統戲曲的戲碼、腳色、服裝、道具及舞台陳設等大緻相同,因此,聲音部分為各種傳統戲曲主要區别之處。
歌仔戲故事情節主要以歌謠及唱腔來陳述,其發聲方法使用“本嗓”,唱詞則為閩南語白話,親切自然且通俗易解。台灣其它傳統戲曲大多為“假嗓”美聲唱法,戲曲語言則分官話(北管戲曲)、泉州土腔(南管戲曲)或韻白(京戲),雖較具藝術性,但一般觀衆較難了解。
歌仔戲之念白亦使用閩南語白話,内容均為通俗之語句,鮮有詞藻華麗之文詞。此外,歌仔戲中亦經常出現台灣民間之俚語、諺語,以及句尾押韻的“四念白”,因此,歌仔戲亦能展現台灣俗諺之美。
身段做表為歌仔戲另一欣賞重點。所謂“有聲皆歌,無動不舞。”日常生活中之動作轉化為戲曲演出,均須經美化與象征,再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加以表現,民間即将身段稱為“腳步手路”。
歌仔戲之演出囿于舞台空間之限制,演員必須在有限空間内,呈現劇中情節,并講求戲曲之美,因此身段做表更顯重要。例如卷珠簾這項身段,通常由花旦表演,因昔日簾幕以竹制成,所以必須用卷的,象征動作是“踏左腳蹲下,雙手放低平,大拇指、食指、中指共同往上卷動。”其後尚須以手于簾幕兩端做打結的動作。
此外,劇中腳色首次出場,通常須先整冠或“跳台”亮相,使觀衆看清楚演員之造型扮相,爾後自報姓名與身世,讓觀衆了解演員于劇中所扮演的腳色與背景,再提綱契領地說明劇情綱要,之後才進行演出。
歌仔戲最原始之身段做表,其實是來自車鼓戲,其中例如主腳的展扇花、駛目箭(送秋波)、醜腳的閹雞行(半蹲行進)和演員出場“踩四角”走方位,都和車鼓戲相同。後來歌仔戲又吸收北管戲、南管戲與京戲動作,才構成完整之舞台動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