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

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02:18:51

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一、知行合一與格物的關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緻良知到底是什麼意思)1

王陽明緻良知是什麼意思

一、知行合一與格物的關系

知行合一與格物的最終目的都是:“緻良知”;

知行合一就是讓你行動起來,

我說過知行合一就是一件事,

知不能單純理解成理論,行也不能理解成實踐,

所以這裡我把它叫做行動,

知行合一就是行動起來。

格物是在你心裡有個定盤星,

格物的總原則就是勿忘勿助,

什麼叫勿忘勿助呢?

就是在糾正你心上的事情的時候,使其符合良知符合天理;

既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這樣來說,知行合一這個整體,

倒是可以理解為實踐,

而格物倒是可以理解為理論更恰切。

也就是單獨在内心裡完成的工夫。

知行合一與格物的關系,

就是緻良知的兩個階段。

格物在前,知行合一在後。

簡單來說格物與知行合一的關系,

就是思考和行動的關系。

再重申一下,知行合一是一件事,

為了便于理解才說成知和行兩件事;

其實明白真谛的人,

單獨說知或行,都明白是指行動。

格物與知行合一的最終目的,

雖然都是緻良知,

但格物偏重于思考層面,

而知行合一偏重于行動。

這樣才是完整緻良知的過程。

估計這樣說,等于沒說,還是舉例來說明。

比如你要學英語這件事,

已經在你心上了,

你要糾正學英語這件事,

一開始你可能隻知道,

我要記單詞,我要學語法,

可是努力一段後,然并卵,

當你聽了賴世雄的課之後,

才知道要學好英語,

必須把發音搞定,

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這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緻良知過程,

首先你是思考過學英語的步驟和要素的,

其次你是真正去學了英語的。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但是,

你不可能一次就找到真正的良知,

也就是真正能很快精通英語的方法。

雖然你糾正了學英語這件事,

你真正行動去學了,

但是你第一次,學英語是失敗了的。

如果你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人,

這時候,不是停下不再學英語,

而是繼續糾正,也就是去思考學英語的關鍵要素和步驟,

使其符合天理,符合良知,進而知行合一去行動。

說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格物和知行合一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反複的格物,反複的知行合一,直到最後真正達到緻良知,

也就是反複的思考,并且反複的行動,直到最後把事做成。

就學英語這件事來說,就是真正能夠精通英語的聽說讀寫譯。

是不是看出點兒門道來?

陽明先生在政治書裡老是被用“岩中花樹”這個片段,

作為唯心主義的典型代表來批判,

其實它是最最唯物的。

就是講究不斷思考行動,再思考再行動。

直到把事情做成。

這絕對是需要很強心力才能做到的。

所以才需要不斷修煉自己的工夫。

隻有增強心力,才能保證你做每一件事,都能有始有終。

才能保證做事的時候,不會半途而廢或打退堂鼓。

知行合一與格物的關系就說到這兒。

二、朱子與陽明對格物的理解

朱熹這個老頭子啊,

最讨厭的地方就在這裡,

你說你把親民,改成新民也就算了,

這個還隻是修煉方向的不同。

可是他竟然說萬物都可以格,

并且格若幹物,就能明晰其它物的規律。

陽明給他害吐血了,

才知道此路不通。

朱熹強調“理”在外界的萬物上,

陽明說:“NO”!

“理”就在心中,就在你心上的事情上,

按照朱熹的方法,就會像莊子說的那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随無涯,殆也!”

你根本是格不完滴。

所以一句話,

朱子說理向外作,

陽明說理向内求。

更通俗一點兒吧,不要管老天爺的事,不要管别人的事,先管好自己的事吧。

三、格物的工具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

沒太多好說的,

博學就是大家理解的博學,要多經曆多閱讀,多做事情;

審問,就是詳細的探究;

慎思,慎重的思考,明辨明确的分辨。

笃行就是一心一意的實行。

不舉例不足以說明這些概念性的東西;

正因為你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經曆一遍,

所以需要讀書以及盡可能多的經曆來獲取人生經驗;

因此,需要博學審問,

正因為你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緻良知,

所以,需要慎思明辨笃行。

格物的這些工具就是減少你緻良知時間成本的工具。

一個人做一輩子生意也有可能會成功,

可是如果不總結經驗,不向同行取經,

自己不能慎思明辨,掌握商業規律和商業的本質。

可能生意的規模就會很小,或者隻夠養家糊口。

說白了,知行合一保證你有行動,

而格物則保證盡量提高你行動的成功率,

因為格物是勿忘勿助的,

時時刻刻你都在思考這件事,

又不會急于去打破這件事本身的節奏去行動,

代替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些工具。

在《知行合一與至善》中我提到過,

知行合一不是說:“别逼逼,直接開幹”;

幹是絕對要幹,在幹之前,你必須盡量保證幹成的幾率。

那就是用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些工具去保證。

四、小結

知行合一與格物的關系,

就是思考與行動的關系,

格物與知行合一是緻良知的兩個階段,

格物在前,知行合一在後,

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謀定而後動”。

格物需要這些工具:“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

才能保證知行合一也就是緻良知的成功率。

格物這裡指的是陽明:“理向内求”的格物,

就是糾正在你心上的事情,

而不是朱熹:“理向外作”的格物概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