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如斯,采蘩以祀
陷我于泥澤,采蘩以奉祀。
不畏道阻長,隻願社稷安。
盛裝方為禮,殷勤來相候。
夙夜盡其誠,何敢有所私。
原文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注釋
蘩(fán):白蒿。生彼澤中,葉似嫩艾,莖或赤或白,根莖可食,古代常用來祭祀。
沚(zhǐ):《說文》:“小渚曰沚。”這裡用為水中的小塊陸地之意。
被(bì):同“髲”。首飾,取他人之發編結披戴的發飾,相當于今之假發。一說這裡是用為施加之意。《尚書·堯典》:“施加允恭克讓,光被四表。”
僮(tóng)僮:首飾盛貌,一說高而蓬松,又說光潔不壞貌。一說這裡用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說文》:“僮,未冠也。”
祁(qí)祁:形容首飾繁盛,一說舒遲貌。這裡用為衆多之意。
譯文
什麼地方采白蘩,沼澤旁邊沙洲上。采來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麼地方采白蘩,采來白蘩溪中洗。采來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宮祭祀用。
差來專為采白蘩,沒日沒夜為公侯。差來采蘩人數多,不要輕言回家去。
品讀
對于本篇的理解,前兩段應無異議,但對末段:“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理解略有不同,即對“僮僮”和“祁祁”的理解和取舍。所以末段也有譯作:發飾多光潔,早晚在公廟。發飾已舒散,這才往家跑。
素來人們對采蘩女的身份多有猜測,或說是公侯夫人,或說是侍女。各有各的說辭。從本篇譯文來看,與其糾結是某個人 ,不如理解成是一群人,公侯夫人甚至公侯也在場,帶領着侍女差役正在準備一場盛大的祭祀活動,而此文隻是着重描繪了采蘩這個細節。通過《采蘩》還可以看出,古人對于祭祀的莊重和認真。在這方面确實不是今人可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