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篇的心得?18·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論語學習篇的心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18·5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從本章開始連續三章都是記叙文。記載孔子一行在路上遇到隐士高人的故事。楚狂:楚國的狂人,大家都認為是假裝瘋狂而隐的賢者。接輿:一說接孔子之車;一說楚國叫接輿的狂人;一說楚國狂人姓接名輿。古注認為《論語》有記載不知名的隐士時以事命名的習慣,如《憲問》中的隐士“晨門”。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本篇後面有稱執杖者為“丈人”,那麼魯國孔子車駕的人就叫“接輿”,并非真實姓名。朱子注:“接輿,楚人,佯狂辟世。夫子時将适楚,故接輿歌而過其車前也。”(《論語集注》)朱子認為接輿是人名。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也都無從考證,我們就采用朱子的人名說吧。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鳳兮鳳兮”:鳳是鳳凰,古人認為鳳凰是神鳥。又作鳳皇,亦稱鳳鳥、丹鳥、火鳥、鶤雞、威鳳,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對神獸,雄為“鳳”,雌為“凰”,合稱鳳凰。《山海經》說,鳳凰二鳥的形狀像是普通的雞,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斓的羽毛,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羲”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 “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鳳凰”肯定是儒家編造出來的一種神話形象。最早記錄鳳凰的典籍是《尚書·虞書·益稷第五》,該篇叙述大禹完成治水大業後,舉行盛大慶典。由夔龍主持音樂,群鳥群獸載歌載舞。最後,鳳凰也來了——“蕭韶九成,鳳皇來儀”。後世認為聖君出世才會有鳳凰出現,把鳳凰出現視為瑞兆。《子罕》篇中孔子說“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鳳凰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河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啊!孔子也認為鳳鳥和河圖是吉兆。中國民間自古就有“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的俗語。
“何德之衰”:德行都已經衰敗了,現在已經沒有聖君,沒有有道的邦國了。朱子注:“鳳有道則見,無道則隐,接輿以比孔子,而譏其不能隐為德衰也。”(《論語集注》)鳳凰就是天下有道就出來,天下無道就躲起來。楚狂接輿是拿孔子比鳳凰。如果天下有道,聖君出世,孔子就會大有作為。現在是天下無道,沒有聖君,鳳凰不會出現。譏諷孔子不懂得做歸隐。
“鳳兮鳳兮!何德之衰?”楚狂接輿唱道:“鳳凰啊,鳳凰啊,你的德運怎麼這麼衰弱呢?”意思是孔子生不逢時,沒趕上好的時代,如今的天下沒有有道的國君了。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
“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往者:過去,指已經過去了的事情。來者:未來,未來的事情。過去的事是沒有辦法勸谏的,未來尚可追及。也就是說,過去的就過去了,現在停止這些沒有價值的行為還是來得及的。未來要學會避險,要去歸隐才對。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已而已而就是罷了、罷了,算了吧,算了吧!這個世界已經亂了,如今那些當政的人,國君也好,大夫也罷,都是些無德之人。“殆”是危險的意思。危險馬上就要降臨他們身上,他們卻還不自知。孔子對其所在時代的當政者失望透頂,認為他們都是些氣量狹小之輩。《子路》篇中子貢問如何才能稱得上是合格的士人。問孔子“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鬥筲之人,何足算也?”
“以往的錯誤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前途還來得及謀劃。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執政者岌岌可危了!”朱子注:“來者可追,言及今尚可隐去。已,止也。而,語助辭。殆,危也。接輿蓋知尊孔子而趨不同者也。”(《論語集注》)朱子說楚狂接輿勸谏孔子說過去就算了,未來還是可以籌劃的。現在去做隐士也還來得及啊!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孔子沒能和他交談。朱子說:“接輿自以為是,故不欲聞而避之也。”(《論語集注》)
用楚狂接輿的歌表達孔子的思想
楚狂接輿的歌中表達出來的哀怨和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勸賢者識時務而歸隐的思想不都是孔子自己說過的話嗎?“笃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邦有道,谷;邦無道,谷,恥也。”“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憲問》)“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衛靈公》)孔子認為天下無道,邦無道之時,士人就應該去做隐士,“隐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季氏》)隻有不同流合污才可能保持自己志向的純潔性。孔子認為在無道之國當官是可恥的,為無道之君服務也是可恥的。孔子曆來主張“明哲保身”,“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公冶長》)孔子是反對為了理想而獻身的行為。
所以,楚狂接輿的這個故事是孔門弟子編造出來的可能性非常大。用隐士的形象來傳達孔子的思想,一方面更具有神秘性和可傳播性,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思想已經被大量的高人所接受。
道客村曰:
鳳鳥不至德已衰,河不出圖政者殆;
往者已逝不可谏,君子猶可追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