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貼福字,漢族傳統年俗。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漢族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願,幹脆将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2、“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約有三千年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裝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狀,因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現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獵;一字,按《說文》解釋說:“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口字,《說文》說:“口,人所以言食也。”在這個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滿足溫飽需求的願望。
3、把福字貼在門前,文字記載有宋代吳自牧的《夢梁錄》:“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闾,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挂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貼春牌”,就是把福字寫在紅紙上,貼在大門前。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南宋已經開始,曆史可謂悠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