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中班遊戲小青蛙捉害蟲教案反思

中班遊戲小青蛙捉害蟲教案反思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9 08:11:43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巡邏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學習了4以内數的分解組成後,初步理解數量的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數量小,不能很好地體現部分數之間的互補、互換、遞增、遞減關系。5有4種分法,可以讓幼兒很好地感知部分數之間的互補、互換、遞增、遞減關系,使幼兒掌握數的分解組成的規律和學習方法,以便在以後學習10以内數的組成時運用今天所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活動目标:

  1.在遊戲活動中感知5的組成,并嘗試進行記錄。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教具:磁帶,稻田場景,木珠做成的蟲子一條,刀一把,1——5的數卡各一,分合号一個。

  學具:木珠做成的蟲子若幹,刀、筆、記錄卡人手一份,數字卡人手一張。

重難點分析

  重點:知道5可以分為兩個比它小的數,兩個小的數合起來仍是5。

  難點:能夠邊操作邊做好記錄。

中班遊戲小青蛙捉害蟲教案反思(屈老師大班數學教案小青蛙捉害蟲)1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青蛙寶寶,以到稻田捉害蟲的遊戲形式引入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稻田,發現稻田有五節蟲,引導幼兒用數字表示五節蟲數量。

  3.以讓寶寶學習“捉蟲本領”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學習5的組成。(.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1)青蛙媽媽示範一種捉蟲方法,請寶寶說說媽媽把蟲子分成了左邊幾節和右邊幾節,可以用數字幾表示這個分合關系。

  (2)青蛙媽媽提簡單的捉蟲要求後,寶寶“嘗試捉蟲”,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捉蟲經驗,媽媽巡回指導。

  (3)師幼共同總結出5的組成式,即教師把幼兒記錄的結果用數字列在黑闆上。讓幼兒觀察分解式尋找規律遞增、遞減的規律

  (4)引導幼兒發現分合式中部份數的秘密,即數的有序性和互換性。

  4.遊戲”找朋友”,鞏固5的組成。

  5.以“寶寶捉蟲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結束。

延伸活動:

  在角色遊戲中開設遊樂場、菜場、超市,把所學的組成經驗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在超市裡,要用5元錢買兩種物品,必須是兩種物品合起來的錢剛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動評價: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探索出5 的四種不同分法。本活動注重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創設情景,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主動探索,獲取知識。

活動反思:

  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在大班開展10以内數的組成教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個數都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所分得的兩個部分數合起來又是原來的數,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蟲”這一遊戲情境,旨在讓幼兒在快樂的遊戲中學習5的組成,積累關于數的組成的經驗。

  一、操作在先,自主體驗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現數的分合規律,進而掌握數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于好奇心發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産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劃槳,因此幼兒數學教育必須創設遊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于樂。設計有遊戲情節的操作活動,可以将“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為有趣味的手腦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複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小青蛙捉害蟲這一遊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興趣,并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引導幼兒學習捉蟲本領的過程中,我讓幼兒用捉蟲的工具“刀”将蟲子一分為二,從而發現其中總數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同時,每個孩子在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将以一個數分成兩個部分數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裡,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後,這樣有助于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

  二、歸納規律,提升概念

  “數的組成”教學中的互補、互換規律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遊戲中孩子除了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活動後教師與孩子的互動無疑是十分關鍵的,教師在關鍵時刻的“提問”能起到一種“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兒在交流歸納“捉蟲經驗”的過程中,我的問題呈階梯式地抛出。首先設計了一個初步性問題:“你是怎樣捉到蟲子的?怎麼記錄?” 通過這樣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記錄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接着設計了一個關鍵性問題:“找出兩組相似的記錄,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 目的是引導孩子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分析比較多組分合記錄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交流讨論、自己操作,來體驗互換關系。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怎樣的記錄最容易讓人記住,又不會漏掉和重複呢”,引導幼兒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這些問題無疑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深入探究與讨論、互動與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動的内涵。讓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的探索、發現,學着自己來歸納數的組成中幾個重要的關系。這些問題的設計不但符合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三、重在運用,遷移經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具體的,隻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活動,才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對于數的學習,我更加重視經驗的遷移,運用在生活中,我通過“找朋友”活動 ——遊戲情境的延續,讓幼兒在找朋友過程中遷移自己的已有經驗,“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張數字卡片,寶寶們要找和自己的數字卡片合起來是5的寶寶當舞伴”,鞏固對5的組成的理解。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幼兒都在快樂地學習,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發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應考慮從情感态度、能力、知識三方面來制定,制定得更為全面、具體、适宜些。

  2、在提問環節隻顧及到個别幼兒,不能面向全體。

  3、自己在總結5的組成時語言可再簡練、規範些。

  4、設計時内容略顯單薄,如能稍加充實會更好。

  在學習5以内數的組成教學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設計了貼近幼兒生活的情景和遊戲,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對數學遊戲産生興趣,獲取有關數的組成的感性經驗,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和遊戲的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合起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