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動物的根本性措施就是保護其栖息地,而保護栖息地的主要途徑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不僅可以保護瀕危動物及其栖息地,而且還可以使其他種類的野生動植物得到很好的保護。我國已建立了數百處瀕危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使相當一部分瀕危動物得到切實保護。野驢、野牛、亞洲象、白唇鹿、羚牛、馬鹿、金絲猴、大鸨等的數量已有明顯增加。
2、開展馴養繁殖:馴養繁殖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瀕危動物資源的一條有效途徑。發展人工繁殖種群,既可防止或延緩有關物種的滅絕,又可滿足人民的生産生活需要,減少對野生種群的獵捕壓力,還可為實施再引進工程提供種源,重建或壯大有關物種的野生種群。
3、實施再引進工程:發展和壯大野生種群再引進工程是保護,壯大極度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重要手段,所謂的再引進,就是在某個物種曾經分布但現已滅絕的地區。再引入該物種的活體用于建立新的種群,或者是向某物種現存的極小的野生種群補充新的活體,以充實該野生種群并促進其發展壯大,後者又稱再充實。我國已成功地實施拯救麋鹿的再引進工程,正在着手實施野馬,賽加羚羊的再引進工程。另外,我國正在計劃實施的華南虎拯救工程,以及正在研究開展的野生揚子鳄保護管理工程,均屬于再充實類型的再引進。從某種角度講,在原産地放生被沒收的物種,如獵隼、緬甸陸龜、穿山甲、蟒蛇、猕猴等,也屬于野生種群再充實活動。
4、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開展資源監測和科學研究是保護和持續利用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通過資源監測,可以了解瀕危動物野生種群數量的消長和分布區的變遷。為國家制定有關保護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着手研究建立全國性的資源監測體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