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

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9 13:01:37

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編者按:前不久,農業部召開春耕生産工作會,會上提出了對今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調、提、聯、拓”,即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優化提升品種結構、串聯産業鍊、推廣拓展高效綜合種養春耕的腳步逐漸臨近,各地如何落實相關要求,探索結構調整的新模式?本期帶您了解黑龍江、重慶、甯夏、湖南在“調、提、聯、拓”上的實踐,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春耕備戰忙主打)1

提早動手精心謀劃備春耕

編者按:前不久,農業部召開春耕生産工作會,會上提出了對今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要求——“調、提、聯、拓”,即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優化提升品種結構、串聯産業鍊、推廣拓展高效綜合種養。春耕的腳步逐漸臨近,各地如何落實相關要求,探索結構調整的新模式?本期帶您了解黑龍江、重慶、甯夏、湖南在“調、提、聯、拓”上的實踐。

黑龍江:再減玉米一千萬畝

本報記者劉偉林

今年,黑龍江繼續把種植結構調整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場硬仗來打,提早安排,周密部署,大力推進。全省堅持“穩糧、優經、擴飼”的調整方向,繼續調減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大力發展蔬菜、鮮食玉米等特色作物1000萬畝。

2016年,黑龍江種植業結構調整打了一場漂亮仗,取得了玉米面積調下來、品質效益和競争力提上去、糧食産能鞏固住、農民持續增收的良好效果。全省農作物種植結構、品種品質結構同步優化,玉米面積比上年調減1922萬畝,超額完成1000萬畝的調減任務,占全國調減面積的2/3,認證綠色有機食品面積740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1/3。通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增強了農産品多元供給和促農增收能力。全省通過改種雜糧雜豆、蔬菜等高效作物,農民人均增收272元,減少了玉米種植減收的負向拉動影響。

圍繞加快種植結構調整,今年,全省以提高農産品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堅持市場導向和比較效益原則,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由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質”的需求轉變。重點在“穩、減、增、提”四個方面下功夫:穩定糧食生産,重點穩定水稻生産,擴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積。繼續調減非優勢産區玉米面積,力争全省調減玉米1000萬畝以上。增加“北菜南銷”生産基地建設,打造一批蔬菜外銷基地縣,全省蔬菜、瓜果、鮮食玉米、馬鈴薯等特色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000萬畝。抓好1300個“互聯網 ”現代農業高标準示範基地建設,帶動綠色有機食品擴面提标,全省認證綠色有機食品面積力争達到7600萬畝。

該省政府近期出台了《關于扶持标準化綠色蔬菜生産基地建設的意見》,加大基地建設的路、電、水、機和設施用地等政策扶持,重點建設一批“北菜南銷”生産基地。同時,鼓勵引導農民發展食用菌、優質北藥、漢麻、藍莓、大榛子等高值特色作物。目前,全省種植結構調整的任務目标已落實到市、縣。初步統計,今年全省玉米意向調到8600萬畝,同比減少1000萬畝;優質食用大豆5100萬畝,增加420萬畝;蔬菜等經濟作物1040萬畝,增加155萬畝;雜糧雜豆700萬畝,增加100萬畝;飼草飼料作物200萬畝,增加70萬畝;馬鈴薯360萬畝,增加50萬畝。

去年以來,全省通過舉辦或參加大型農産品展銷會,簽訂合同和意向協議300多億元。同時,紮實開展科技備耕“春雨行動”,抓好農民普及培訓、科技示範戶和科技明白人培訓,重點培訓結構調整主要品種的模式化栽培技術,讓農民敢調、會種,種出标準和效益,全省已培訓農民300多萬人次,3月底前可完成培訓農民500萬人次任務。

甯夏:龍頭企業串起大米産業鍊

本報記者張國鳳莫志超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為進一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要求,落實到種植業上,在春耕生産中,如何能做好一二三産業融合,延伸産業鍊,擴大農作物的附加值,對于種植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甯夏回族自治區素有“塞上江南”之稱,水稻一直以來都是甯夏種植業的排頭兵。近年來,甯夏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110萬畝以上,總産量保持在60萬噸以上。目前,甯夏擁有國家及自治區級大米龍頭企業32家,年加工銷售能力超過35萬噸。但是,甯夏的大米産業仍然存在新型經營主體和種植戶之間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優質優價體系與産業綜合優勢沒有充分體現等問題,制約了整個大米産業的進一步發展。

為此,甯夏計劃出台大米産業融合發展方案,依托龍頭企業帶動市場,深化改革創新動力,力争每年創建品種優、技術優、管理優、品質優、價格優的“五優”水稻生産基地10萬畝。到2020年,打造大米核心企業3-5家,實現産業總産值突破20億元。

深化大米産業融合發展的核心在于延伸産業鍊,鼓勵通過企業自建基地、産業聯盟、土地入股等形式建立優質基地并開展品種研發和精深加工,在保障産品供應的同時與北京、上海等地的綜合超市進行對接,完善流通渠道。形成“規模化種植—标準化生産—全程化服務—精準化加工—網絡化銷售”的産業融合新格局。

為了更好地激勵企業發揮帶頭作用,甯夏還嘗試引入競争機制,通過項目申報,遴選龍頭企業并進行考評,對業績突出的龍頭企業給予100-300萬元獎勵,對不合格的企業取消下年扶持資格。在配套政策上,甯夏也下足功夫,每年在“五優”基地建設上的補貼資金達到2000萬元,同時自治區成立大米産業風險基金,每年安排3000萬專項資金扶持龍頭企業開展優質大米訂單收購等。

重慶渝北:好品種力促春耕

本報記者鄧俐見習記者陳雨

春風起,農事忙。眼下,莊稼人又将開始忙忙碌碌的春耕備耕。今年的地該怎麼種?種什麼?日前召開的農業部春耕生産工作會議要求,着力在“調、提、聯、拓”上下功夫,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适銷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

重慶市渝北區茨竹鎮茨竹村村民熊述英說起今年的春耕,眼中是滿滿的期待。“今年的水稻和玉米都準備用新品種,品質更好,賣出去的價格自然就高了。我還準備種一畝多地的蔬菜,加上土地流轉給大戶的收入,家裡的日子應該會過得很巴适(方言:意思是舒服)。”

位于渝北區北部的茨竹鎮與四川省鄰水縣相鄰,國道210縱貫全境,素有“重慶北大門”之稱。全鎮幅員113平方公裡,轄18村(社區),耕地面積為59734畝。2016年,糧食總産量達20287噸,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2501元。

農事東疇堪播植,勤民方不愧為春。今年,茨竹鎮計劃種植水稻1.1萬畝、玉米1.2萬畝,引進的水稻新品種預計将使每畝田的産值增加1.5倍,引進的玉米新品種也預計将讓每畝地的産值增加一倍以上。同時,該鎮還将引進蔬菜種植大戶,将原來小而散的蔬菜種植規模化,為蔬菜“走出去”做準備。

和茨竹鎮一樣,重慶市各區縣、鄉鎮都在積極為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适銷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努力。重慶市農委主任路偉表示,今年,該市将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保障有效供給,從四個方面提升農業供給質量:一是主動适應居民健康飲食理念的轉變,優化産品結構,大力發展綠色健康、營養保健的農産品;二是優化經營結構,把促進規模經營與脫貧攻堅和帶動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三是優化區域結構,提早謀劃全市糧食生産功能區劃定及建設工作;四是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産業結構,着眼提高農業全産業鍊收益,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深化種植業結構調整是重慶農業近年來的大事,過去一年的努力讓該市農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去年重慶調減普通籽粒玉米和劣質小麥等低效作物40餘萬畝,新發展市場效益好的特色作物60多萬畝,7大特色産業鍊基地不斷擴大。今年,在穩定1000萬畝水稻種植确保以稻谷為主的口糧供給的同時,重慶将以33個貢米之鄉為中心,發展優質稻450萬畝。調減籽粒玉米20萬畝,因地制宜發展甜糯玉米、青貯飼料玉米。馬鈴薯、甘薯等也将根據市場需求适度發展。

湖南南縣:稻蝦共養“本小利大”

本報記者楊娟

人勤春早。湖南省南縣青樹嘴鎮八一村的陳明亮春節過後,就一直沒閑着。“馬上就要投放小龍蝦苗了,白天,我們得抓緊時間開溝挖渠,給蝦苗造個‘家’,晚上,還得給農戶上課,講解稻蝦共養的關鍵技術。”2月22日,南縣小龍蝦養殖協會會長、明康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明亮告訴記者。

不過再忙再累,陳明亮都覺得值。2016年,陳明亮與當地省級龍頭企業湖南順祥食品有限公司合作發展1200畝稻蝦共養項目,合作社僅純收入就有300萬元。今年,陳明亮決定帶着180多名社員擴建3萬畝稻蝦種養面積。

南縣,洞庭湖畔,魚米之鄉。然而,由于受到近年來稻谷生産高成本和市場行情整體偏弱的影響,曾經的雙季稻主産區,農戶種糧的積極性降低,“雙改單”的勢頭明顯。

“我們這僅土地流轉費就要800元/畝,如果隻種水稻,連地租都難掙回。”陳明亮告訴記者。

窮則思變。“何不發展“稻蝦共養”,提高生産效益?”做了一輩子水産生意的農民、湖南順祥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順祥早就看準了小龍蝦養殖的潛力。20多年來,他到處在湖區的溝裡坎裡捕撈野生蝦,打通了南縣小龍蝦在歐美、日韓的銷售之路。

“小龍蝦在全球都受歡迎,而野生蝦的繁殖量遠遠滿足不了消費需求。”周順祥說,多年來,他曾嘗試過池塘養蝦和稻蝦輪作,直到2015年,才正式開啟“一季稻 三季蝦”的稻蝦共養模式,一舉獲得成功。

“稻田養蝦,本小利潤大。”嘗到甜頭的陳明亮給記者算賬,第一年開溝挖渠、投入蝦苗和蝦籠,共計成本1200元/畝,第二年開始則無需再額外投入,而一年下來,僅養蝦的純收益就可達到3000元/畝。

“稻蝦共養,養出了一條生态鍊。”南縣畜牧水産局副局長陳小良告訴記者,過去種水稻,農戶存在濫用農藥化肥現象,開溝挖渠養蝦後,稻田裡更加通風透氣,病蟲害減少,而且小龍蝦對農藥化肥極為敏感,必須采用生物綠色防控,使生态環境得到改善。此外,以往被焚燒掉的稻谷稭稈,如今已變成小龍蝦的天然“飼料”,真正形成了“變廢為寶”的生态鍊。

“稻蝦共養,也養出了一條産業鍊。”周順祥笑着說,生态種養後,稻谷加工成大米後價格可提升3-4倍,而養出來的“漁家姑娘”牌小龍蝦,則可被加工成整肢蝦、調味蝦、蝦仁等各種美食,售價高達100多元/斤,深受歐美、韓國、日本等三十多個國家消費者喜愛。

更值得關注的是,順祥公司把原本是“下腳料”的龍蝦殼變成了主打産品,提取其中的甲殼素和氨基酸等,僅這一項加工利潤就占到龍蝦生産總利潤的三成多。

“今年,我們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幹,繼續拉長生态産業鍊,深挖稻蝦共養的潛力,力争3年之内,帶動全縣建立稻蝦生态種養40萬畝以上,稻蝦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形成洞庭湖區特色農業産業。”周順祥信心滿滿地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