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遇到連續的困難和打擊後,退縮了,認為自己無能為力;而有些人面對困難卻越挫越勇。面對困難,你會怎樣去面對?
不喜歡死氣沉沉的工作,但又做不好其他事情;
為了不讨好别人,卻變成了自己讨厭的人;
知道自律才能更自由,卻還是控制不住自己;
………
我現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想離婚,但又不甘心就這樣過一輩子,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一天又一天。
這是前幾天一位讀者朋友的留言,多少的努力最後都變成了,就這樣吧!順其自然吧!
這讓我想起了朋友阿秀的事,她是典型的職場老好人。讨好了别人,委屈了自己,她也深知老好人的痛苦,可接連換工作也讓她很挫敗,不知道怎麼來改變自己,最後她說,我可能就不适合去上班吧。
無力改變是一種狀态,無力感就像黑夜,慢慢的把你吞噬,做得多,錯得多,越來越多的挫敗,不斷的消耗你的精力,從開始努力去改變,到最後還沒開始前就放棄了去改變。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一個觀念叫習得性無助
從最開始覺得無助—表現出無助—加深無助—表現出更嚴重的無助,在這一系列的惡性循環中,人們往往不會采取行動,更多的是把一切歸罪于外界和環境。
塞利格曼認為,失敗後就認命了,不再嘗試或努力的心理狀态就是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最大的特點是其被動性,他們比一般人更悲傷,更焦慮。
但同時他還提出,既然習得性無助是後天學習的,那當然也可以通過努力來改變這一切。
一.所有的改變從自我覺察開始
自我覺察,是指探索你的各個層面,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行為。
例如:我在想什麼?是什麼讓我感到焦慮、煩躁?我正在做什麼?讨厭什麼?有什麼事讓我覺得悲傷/恐懼/憤怒?我最在意什麼?我最期待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會無意識的忽略自己的感受,因為傳統的教育中,關注自我的感受就是自私的表現,所有更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渴望。也無法意識到自己的立場,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妥協,或者慢慢的陷入無助之中。
自我察覺是一種更貼近自己的重要行動,當你清楚自己的情緒時,不會在随便将責任歸咎于他人,同時也不會讓别人的情緒來控制我們。
二.建立屬于自己的價值觀
有些人對價值有誤解,覺得價值就是靠價格來衡量的,其實不一定。就像看一場電影,有些人覺得很有價值,帶給他一場精神盛宴;有的人看了昏昏欲睡,索然無味。相同的價格,不同的人産生的體驗完全不同,這完全取決于一個人内在的價值觀。你認為什麼是有價值,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
價值觀分為内、外兩種,這取決于你是自己評價自己的行動、工作、成就及行為舉止,還是受他人評價的影響。
武志紅在《你就是答案》中說:假如你是一棵樹,别人對你的态度就是一陣又一陣的風,如果你很在意别人的意見,那意味着,随便一陣風,都會把你劇烈搖動,甚至将你吹倒。
這是典型的外部價值觀者,他們更多的是依賴别人的價值觀來生活,當得不到别人正向的肯定,那放棄生活對他們來說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對我而言建立屬于自己的價值觀,就像尋找到自己可以站立的點,以這個點出發,去看待身邊的人,理解不同的生活。
三.改變是為了滿足自己,而不是逃避
我們之所以停留在無助的狀态裡,“我很努力去嘗試去改變,但是沒有用啊!”有些無力改變的背後,卻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朋友秀梅年前參加同學聚會後,說要開始減肥了,她買了一套減肥産品。那段時間,她按時使用,克制飲食,她達到目标了,一個月瘦了二十多斤。瘦下來後她很滿意,也覺得沒必要在減了,其實真的是受不了那種吃飯喝水都要刻意控制的狀态,過了一個多月她又變成了圓滾滾的胖子。當她歎氣的時候,我們建議她還是去健身房吧,她說我就是天生不愛運動的人,可能真的沒辦法減了,就這樣吧!
而唐大力是一個減肥成功的例子,生完孩子,就如健身房辦了卡,每天規律得鍛煉,她要讓自己瘦下來。鍛煉多了,慢慢的喜歡上了運動過後的感覺,不僅身材好了,也越來越有活力了。
很多時候,我們對改變的定義很模糊,就如秀梅,她想減肥嗎?不是的,她是在聚會上因為同學的嘲笑才決定減肥的,也可以理解為她在之前的生活中已經接受了胖胖的自己,而這時候的改變,對她來說,瘦下來是為了别人不會再笑話她,不用去面對當下那種羞愧感,一時的決定,很難持之以恒。
真的有減不下來的肥嗎?這隻不過是一件拼耐力、講毅力的事情,真心想要改變是能做到的。就像唐大力,她減肥是希望自己瘦下來,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真正的改變來自于自己的堅信,隻要堅定的去做了,才會帶來改變的可能。
無力改變是一種狀态,像被生活挾持,掐住脖子動彈不得。改變無力是一種選擇,是勇氣,是站起來,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已經不是那個手裡隻剩下最後一根火柴的小女孩了,我們有能力可以儲備大量的火柴,來溫暖自己。
當你迷失在一段迷宮裡,除了急得像熱鍋裡的螞蟻團團轉時,請冷靜下來,你有選擇,除了向前走,你還可以向上爬,然後站在最高處,看清更遠更長的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