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代潮流校服設計

現代潮流校服設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10:20:45

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曾說過,衣服作為皮膚的延伸,是社會生活中自我界定的手段。服裝可以體現人的身份認同與審美素養。作為校園統一着裝的校服,除了學生身份象征外,還被賦予了更多價值,如孩子們的美學啟蒙老師一般,承載着美育、德育等功能。

一件精緻、得體、有質感的校服,為孩子帶來的遠遠不止外形上的美觀,還有内在的身份自豪感——校服能夠彰顯學校的獨有氣質,也浸融着學校獨一無二的文化涵養,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校的育人理念。在這樣的語境下,學校該如何以校服為切入點,以服育人,以美潤人,打造行走的校園美學符号?這個答案,或許可以我們與校服專業定制品牌——哈芙琳的對話中得到揭曉。

現代潮流校服設計(以校服為切入點)1

關照學生美育 發揮校服育人實效

《教育家》:中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校服是學生日常生活學習過程中統一着裝,是美育最有效的途徑之一,能促進審美教育的實施,那麼校服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成長?

哈芙琳:精美的校服可以引導孩子行為舉止更加彬彬有禮,也将在孩子的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内化為素養,外化為行為。當一個人衣着幹淨、優雅,就會自覺調整言行舉止,以高雅的風度、得體的語言來匹配精緻的服飾,校服也就在潛移默化中發揮了美育功能。

作為行走的美學符号,校服發揮着一定的育人效力,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美育及文化教育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校之心,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與榮譽感,還有利于學校樹立着裝禮儀規範,促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德育功能——行走的儀式感。目前校服的品類已從服裝延伸至配件,如鞋包、襪子等,這能有效避免學生的名牌攀比心理,讓學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面,間接塑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美育功能——行走的美育教科書。在當代,審美能力也是一種隐形的競争力,教會孩子如何判斷美、感知美、表達美尤為重要。從這一層面延伸,校服更像一本行走的美育教科書,在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對美的判斷。

文化教育——行走的文化符号。校服作為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對學校育人理念的直觀诠釋。它同樣承載着學校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彰顯着學校的文化底蘊,傳播了學校的育人宗旨。

《教育家》:作為一流校服品牌,哈芙琳是如何助推形式美育走向實質美育的?如何助力學校發揮校服的審美導向功能?

哈芙琳:我們的研發團隊在校服設計過程中始終遵循兩大原則:一是實用性,我們不僅關注校服的美觀,還會兼顧其實用性,從面料甄選、版型優化、工藝升級三個維度入手,在提升校服外在美感的同時提高其内在品質,比如我們會根據學生運動量較大的的特點,精選易打理、耐磨、耐髒的面料,讓校服更加耐穿;二是藝術性,我們在設計時會結合當下經典流行元素,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讓校服更加簡潔大方、充滿活力。依照以上兩大原則設計出來的校服,更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康審美,進而助推校服從形式美育走向實質美育。

如何讓學生喜歡校服、在穿着校服的日常生活中感知美、懂得美、欣賞美,成為了我們思考的重要命題。從“要我穿”到“我要穿”,這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依賴于校服是否美觀好看、舒适耐穿,要求校服兼具外在美感與内在質感。

人們對服裝的第一感覺始自色彩,不同的色彩傳遞着各異的審美意象,不同的材質款式傳遞着各色審美趣味。如果學校崇尚理性思維,那麼校服在設計上就應舍棄花哨裝飾,以暗條紋、素格型來體現條理性,以西服套裝、制式連衣裙和短裙等款式來體現端莊得體。中國人注重感性思維,講究儒家的含蓄、内斂,以及意味悠久的“中和之美”,因此輕中式風格校服會通過優雅的立領、精緻的盤扣交襟、舒适的純棉面料等元素,呼應物質樸素、品格高潔的軸心時代,尋求現代與古典審美的平衡,帶領學生感知、品味、欣賞中華服飾文化之美。

校服的款式、風格是直觀具象的視覺元素,設計師在校服上添加的正向、積極美學元素,将對學生審美标準的形成産生重要影響。當下社會流行文化中的負面内容對學生審美帶來了不利影響,直面這一現象,我們在充分尊重學生追求美、探索美的同時,選擇具有符合學生身份的美學設計、彰顯經典美學元素的款式對學生進行正面審美引導,讓學生了解正面的美學規律、形成正向的審美标準,涵養陽光健康的審美趣味。

現代潮流校服設計(以校服為切入點)2

推動“以服育人” 開拓校服美育新價值

《教育家》:校服是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如何将陪伴學生多年求學時光的校服變成一種學習資源?

哈芙琳:“一件校服,即一個世界。”校服如果能夠成為課程資源,化身兒童的探究素材,将有助于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認識、理解生活。從這一層面延伸,校服承載着兩種功能,一是聯結學校文化、服裝與教育,創造和傳遞教育的價值和美,二是将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思考,創造性應對和解決複雜的真實問題。

為實現以上功能,哈芙琳研發了系統性的PBL課程,以《我們的校服》為課題,設計六大主題為框架,引導孩子開展跨學科學習與實踐。在《布的前世今生》《我是情緒小主人》等課程中,哈芙琳通過豐富的授課形式,如手工藝制作、故事講演、T台秀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培養孩子的“5C核心素養”。

《教育家》:除了滿足學生對青春美、時尚美的個性需求,校服能還承載着哪些功能?對學生而言,校服還承載着怎樣的功能和特殊的情感?對學校而言,校服是如何貫徹學校治學理念的?

哈芙琳:中國校服承載着服育功能,傳遞着“衣以載道、以衣育人”的價值使命,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和正确的理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生而言,校服陪伴了他們的童年與青春,是成長的符号,更是一種歸屬感,校服代表的是整個學校的形象,又是讓學生驕傲的标志。校服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都有着不同的意義,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把自己當年穿的校服留存下來,作為一種美好的回憶永遠珍藏。

校服是教育形态、文化審美、社會變遷的縮影,對學校而言,校服更是流動的校訓,從這一點延伸,校服具有四個層次的價值,即功能、視覺、專屬、文化。哈芙琳設計師基于前期廣泛的學校文化調研,對學校的辦學使命、願景、價值觀等進行深入解讀後,将文化要素提煉為服裝設計元素。如為無錫市新吳區幸福外國語小學(原無錫市新吳區海力士外國語學校)設計校服時,就遵循其“博喻共進 未來有我”的治學理念,将校徽LOGO中的“喻”字圖案進行提煉、重組、演變并運用,通過繡花、織帶、側标等工藝形式,以細節彰顯其教育理念,通過具象的物質載體傳遞學校精神文化。

滋養精神生命 挖掘校服文化資源

《教育家》:為涵育學生的氣韻和素養,哈芙琳都做過怎樣的努力與嘗試?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哈芙琳:我們的校服風格以輕英倫、新中式為主,聚焦民辦國際化學校、公立名校兩大類型,目前已服務超過500所學校。哈芙琳試圖通過服務中國高品質學校,改變人們對中國校服“寬松、肥大、粗劣”的固有印象,以内外兼修的産品涵育中國學生“美由心生、禮形于外 ”的氣韻和素養。

哈芙琳的輕英倫風格校服以洗練、内斂、精緻的基礎款為主,采用系列化、标準化的經典英倫套系,讓學生在穿衣的同時習得國際着裝禮儀,涵養優雅氣質,目前已與德威英國國際學校、惠靈頓國際學校、無錫狄邦文理學校形成深度合作;新中式風格校服則以簡約、内秀、端莊為主要特征,涵育學生古典氣韻,培養文化自信,目前,重慶德普外國語學校、十堰市漢江實驗學校、東方伊頓學校等學校已與哈芙琳形成合作。

《教育家》:孔子在《論語·堯曰》中直言“君子正其衣冠”。校服,是體現學生形象最直接的視覺元素,傳承了校園文化,凝聚了學生精、氣、神,從這一點延伸,校服如何彰顯校園文化特色?如何讓校服這種穿在身上的文化體現出學生的精神氣質?

哈芙琳:校服運用SIS學校文化系統中的VI标準色、标準字體、校徽LOGO等作為視覺傳達體系,将MI系統中的辦學理念、文化背景、辦學特色等抽象的文化内容轉化為具體的視覺設計元素,為學校打造具有視覺識别性和文化傳承性的專屬校服,讓學生時刻感受校園文化。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校服本身蘊含的服飾文化、學校文化甚至是時代精神,應是優美的、積極的、向上的,或體現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或體現民族與世界的融合,展現當代少年青春、昂揚的精神氣質,引導學生“向美、向上、向善”,涵養新時代學生的文化底蘊。

《教育家》:哈芙琳是如何助力學校建設品牌文化的?

哈芙琳:校服作為行走的校園文化符号,是學校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從這一處延伸,哈芙琳除了為學校提供校服産品外,還會提供多元的教育品牌宣傳與設計服務,如校徽優化設計、校服手冊設計、校服穿搭指南、校服櫥窗展陳、文創品定制等多項服務,幫助學校做好品牌形象建設及輸出,提升學校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與美譽度。

面向未來,哈芙琳積極探索中國校服發展趨勢,以“特色城市”為研究對象,調研城市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及文化特色,開展城市主題系列的校服設計工作,推廣區域性特色學生裝,展示、傳播城市文化,讓校服成為城市的“形象名片”;同時幫助更多名校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校服,通過深入了解學校的校史、教育理念、培養目标、辦學特色等文化要素,對産品風格、組合配置、色彩體系、文化元素進行構思,設計出符合學校獨特文化氣質的特色校服,讓校服成為行走的“文化符号”,助力建設學校品牌文化。

(作者:石依諾)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