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簡稱“魯”,位于我國北部、黃河下遊地區。全省陸地面積15.58萬平方公裡、海域面積15.96萬平方公裡,分為半島和内陸兩個部分,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個省份接壤。
山東的地理很獨特,中部山峰突起,主峰海拔1532米的泰山,是全省的最高點。平原、盆地環繞四周,全省最低處為黃河入海口。
從陸地面積來看,山東并不算大,在全國排第19位。但是山東的常住人口超過1億,是全國第二人口大省。
山東共有16個地級市(其中2個為副省級城市),因為人口基數大,基本都是人口大市,超過千萬的就有2個,超過500萬的有10個。
2021年,山東的GDP高達8.3萬億,在全國排在第三位。因此,無論是整體實力,還是人均數據,山東都是我國的強省。
按理說,同時具有人口和經濟兩大要素,山東的城鎮化水平也會非常高。但出人意料的是,隻有63%左右,跟全國平均水平大體接近,這就說明山東的農村建設得都很不錯,留得住人口。
即便城鎮化率遠低于江浙,山東各城市的規模可一點都不小。去年統計的全國14個特大城市中,山東就占了2個,其中青島的城區人口為601萬,濟南是588萬,在全國排名都非常靠前。
山東國土空間規劃提出,到2035年,全省的城鎮化率要提高至75%。跟2020年相比,增加了12個百分點,按照山東的人口總量,就将新增上千萬的城鎮人口,這對于山東各地級市來說,都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
為此,山東提出要建成11個Ⅱ型大城市,除青島、濟南、煙台、臨沂、淄博外,都将成為大城市。
山東11個Ⅱ型大城市,5個位于省會經濟圈山東全省屬于山東半島城市群,但是再細分的話,又可以分為3個經濟圈,即省會經濟圈、膠東經濟圈、魯南經濟圈。
這裡面省會經濟圈範圍最大,膠東經濟圈實力強,魯南經濟圈相對較弱。
省會經濟圈,當然是以濟南為中心,還有聊城、泰安、淄博、濱州、東營、德州,合計共有7個城市。
這裡面濟南已經是特大城市,淄博的目标是Ⅰ型大城市,那麼建成Ⅱ型大城市就剩下泰安、德州、濱州、聊城、東營5市了。
根據住建部門發布的城建統計年鑒,這5個城市的現有城區人口規模分别是:
1、聊城市:126萬人;
2、棗莊市:110萬人;
3、泰安市:110萬人;
4、東營市:102萬人;
5、德州市:100萬人。
可以很清楚的看出,這5市的城區人口都已經超過100萬,進入Ⅱ型大城市行列。相當于提前實現了目标,但是距離Ⅰ型大城市還相差甚遠,沒有晉級的希望。
除了省會經濟圈的5市外,Ⅱ型大城市建設名單中,濟甯、棗莊、菏澤屬于魯南經濟圈;威海、日照、濰坊屬于膠東經濟圈。
11個Ⅱ型大城市中,有3市的總人口低于300萬山東的地級市,城市規模普遍較大,這11個市中,除了濱州現有城區人口剛過70萬,距離門檻略有一些遠。其餘的10個地級市,要麼是已經提前建成,要麼是距離門檻僅有一步之遙。
但是并不是說,已經建成大城市的,城區規模就能一直保持下去。這幾年,人口在加速向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流動,對于山東來說,就是加速向濟南、青島2市流入,這對于很多地市來說,會出現人口淨流出的現象,影響城區規模。
大城市的門檻是100萬城區人口,全市總人口的要求起碼是在300萬以上,但是山東還有3個市的常住人口低于300萬。
1、日照市,常住總人口297萬;
2、威海市:常住總人口291萬;
3、東營市:常住總人口209萬。
從現有城區人口來看,威海103萬、東營102萬、日照95萬。日照雖然還不是大城市,但是僅剩一步之遙,再者人口總量基本有300萬,實現難度不大。
威海已經建成,再加上沿海城市的優勢,穩住現有規模問題也不大。
東營恐怕就很難說了!第一、東營的城區人口剛過100萬,但是總人口位居全省倒數第一;第二、東營這幾年經濟止步不前,由于石油資源的枯竭,很多企事業單位搬離。這幾個因素,都對東營的發展不利。
不過好在,雖然面臨着這麼多的困境,東營在2010-2020十年的時間裡,人口還是實現了淨流入,增加了15萬人。這個增量還要高于山東的很多地市。
那麼東營穩住現有城區人口的規模也不是難事。
這11個城市中,濱州市現有城區規模是最小的,為72萬人。不過濱州的人口總量接近400萬,到2035年建成大城市問題也不大。
也就是說,山東這11個Ⅱ型大城市的目标全部都能實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