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來信:
我的兒子現在四個多月了,婆婆對我的娃有着特别強烈的占有欲,感覺她想要取我而代之,我該怎麼辦?
我和老公在縣城居住,他打工,我自己帶娃,節假日或者平時有時間我都會帶娃回老家看看公婆,他們也特别疼愛孫子。
有一次,到公婆家的時候,娃已經睡着了,但婆婆非要把娃動一動,還大聲說話,想盡辦法把娃弄醒來,逗娃玩。
娃剛醒來,見到奶奶有點陌生,就大哭,婆婆不但不松手,還使勁親娃,還說娃不是因為陌生,是她故意逗娃哭呢。
後來類似的事又發生過一次,總是娃睡着,婆婆故意把娃弄醒、逗娃。我心裡就很不爽。
而且婆婆經常喜歡跟娃說:“以後誰也不跟,就跟奶奶親” 或者“你跟你媽回去待幾天,奶奶很快去看你” 之類的話。仿佛孩子是她的,我反而成了暫時的保姆。
有時在公婆家過夜,早上起來,我衣服都沒穿好,婆婆就直接沖進來看孫子,有次公公見婆婆進來了,以為我已經起床了,也跟着進來了,幸好我穿衣服及時,不然尴尬死了。
目前是我自己帶娃,老公一個人賺錢,我也心疼他壓力大;很多人勸我出去打工,把娃交給公婆帶,我本來也打算等娃滿1周歲,就出去工作。但是我婆婆總想跟我“搶孩子”的表現,讓我實在不放心,我怕娃被她教的,到時候都不認我了。
再就是,我嫂子的孩子,8歲之前都是丢給婆婆帶的(我嫂子一直在外打工),特别溺愛,寵的無法無天,不管孩子犯什麼錯,都護着,經常當孩子面跟我嫂子吵架,不讓我大嫂教育孩子,後來那孩子對他媽媽說髒話,張口就來,無法無天,還敢打他媽。
我真的很擔心,婆婆将來把我娃,也帶成這樣。
我的觀念是,我的娃,應該和我最親,主要由我來照顧,我不能缺席他的童年時光,并且應該給他完整的母愛,讓他快樂成長。
這一點,我老公也是體諒我的,他贊同不跟公婆同住,我們自己帶娃。
但是前幾天我娃生病打針,我公公自己也生着病,卻特意跑到縣城裡看孫子,我又有點心酸,覺得分開住,不讓公婆帶娃,害他們如此思念孫子,是不是太不孝了,有一天我也會成為奶奶,我不想給娃做這樣的壞榜樣。
所以娃滿周歲後,我到底該怎麼選擇呢?能不能讓婆婆住到縣城我們家裡來帶?這樣我白天上班,晚上還有機會見娃。
我的答複:
你婆婆對娃的愛,看似熱烈,質量極差。
你提到“婆婆為了親近娃,連娃睡覺都要弄醒、娃大哭也不松手”,從這一細節,足以看出,在婆婆心中,娃的需求其實并不是擺在第一的,她自己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孫子在她眼裡,更像一個大玩具,她想玩的時候,孫子就得配合,即使孩子大哭,她都讀不出孩子的“不舒服、不樂意”, 這麼差的“共情能力”,絕不會是一個好的撫養者。
又或者,她讀出來了,但是覺得娃的感受和意志,不值得尊重,不必理會。如果是這樣,那就是妥妥的自私了。
再說,你嫂子的娃,已經被他們帶“廢了”,這難道還不能讓你引以為戒嗎?你以為你婆婆把嫂子的孩子帶壞了,是寵出來的嗎?
我不這麼認為。很多人對“溺愛”有誤解,覺得“溺愛”等于“寵”,就是孩子想幹什麼就讓他幹什麼,其實恰恰相反,“溺愛”是指,撫養者隻按照自己的意願,永遠打着“為孩子好”的大旗,把孩子本人并不需要的東西,強加于他。
被溺愛的孩子,個人意志經常被打壓和漠視,精神上非常孤冷。很多熊孩子之所以能幹出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其實都是在“求看見、求關注”,同時用惡作劇的方式,宣洩内心長期積壓的憤怒。
“溺愛”和“寵”,其實是反義詞,真正被父母寵愛,大部分時間裡,都能自主做決定、願望被尊重和滿足的孩子,根本不會變成熊孩子,而會發展出健康的“自我”、有韌性的“人格”。
孩子,是寵不壞的。
事實上,你嫂子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一樣是有問題的,能激起孩子憤怒,罵髒話甚至拳腳相向的“教育”,實質往往隻是控制欲而已。你嫂子早年把孩子丢給奶奶,現在想接手,孩子根本不親她,她也根本不是孩子心理上的“母親”了。
可以說,無論是你婆婆還是你嫂子,都是你育兒路上的反面教材,一個都不值得學。
其實你很幸運,有個能夠體貼你的老公,雖然他一人工作,經濟壓力暫時較大,但是隻要能夠溫飽,我真心建議你還是多做一段時間的全職媽媽,自己帶娃。
你擔心公婆探視孫子不方便,飽受思孫之苦,怕給孩子做了個“不孝”的壞榜樣。這個顧慮大可不必有,孩子将來怎麼對待你,取決于你現在如何對待他,而不是你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
隻要你能夠給孩子高質量的愛,孩子絕不會以疏離和冷漠回饋你,要相信,感恩不必靠說教,它是愛的自然回流。
你真心愛孩子,孩子就真心愛你。這是自然鐵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