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類來說,自古以來,火星就是一顆并不陌生的星球。單說我們中國,至少在秦始皇時代,就有“熒惑守心”的記錄:那是秦始皇在世的最後一年,火星長期停留在心宿二附近。這種星象,在古代中國的天文體系中,被稱之為“熒惑守心”,在古代華夏文化中,這被視為十分不吉利的現象。也就在這一年,天上還降落了一顆隕石。時至今日,我們依舊不清楚這顆隕石到底來自哪個天體,存在哪些成分。這些不吉利的現象,加之秦始皇恰好在這一年過世,這讓熒惑守心現象變得更加讓人感到恐懼。
到了近代,人類開始憧憬火星:對于火星,人們更相信,火星是火星人生活的樂土,甚至還存在火星運河的觀測記錄。不過,随着人類的天文技術越來越進步,人類終于可以實錘判斷出:火星,是一個幹燥、荒涼且不存在生命的星球。
幾千年來過去了,人類從占星術時代,到近代天文學時代,終于弄清楚了火星的廬山真面目。回首這幾千年,人類對火星的觀測,可謂滄桑巨變。
最近這些年,科學界提出了“火星海洋說”,并且,從火星海洋說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火星本來也該和地球一樣,孕育出生命,發展出文明,但因為一個差别,導緻了地球和火星從此漸行漸遠,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1、火星海洋最近這些年,火星海洋說引起了科學界的重視。有很多科學家認為,在35億年前,火星上曾存在一片汪洋大海。當然,那時候的地球,主要的生物也是微生物為主。畢竟,此時距離地球上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還距離30億年的光景。
和地球上的海洋不同,一般認為,火星上的海洋是紅色的,而且海嘯的規模要比地球大很多。本着地球上的生物是古地球的海洋孕育而來的,而35億年前,地球上的環境和火星上的環境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不排除那時候的火星,也一度孕育出過類似地球同一時期的微生物生命。
不過,接下來,兩個星球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30億年前,地球和火星的發展開始分道揚镳。火星的海洋還是逐步消失,最終,導緻火星再也沒能孕育出生命出來,并逐漸成為一顆幹燥、荒涼的星球。反倒是地球,在和火星發展模式分道揚镳25億年以後,迎接來了著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代。随着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大量的宏體生物開始出現,地球上出現了生機盎然的景況。人類得以出現,其實也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發”的間接紅利。
可以說,火星海洋的消失,導緻了火星和地球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2、火星海洋為何丢失那麼,火星海洋為什麼丢失了?其實,主要的因素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是火星的磁場消失了。而地球的磁場卻沒有消失。當然,如果哪天,地球的磁場消失了,那麼,地球也将會走上火星的道路——哪怕是在2020年代的科技基礎上。火星磁場的消失,導緻了火星無法保證大氣層的健全,最終,引發了嚴重的後果。
第二,就是大氣層問題。如果地球失去了大氣層,那麼,地球上的生物将會直接面對宇宙射線,萬物都會難以存活下去。
不過,失去磁場的可怕後果,不光是大氣層的确實以及萬物受到宇宙射線的侵害。因為,在失去磁場和大氣層的局勢下,火星海洋就這樣不斷在太陽風的幹預下,逃離了火星。從此,火星失去了海洋。從此,火星徹底失去了孕育生命的可能。即便是那時候存在火星生命,也會随之滅絕。
如果地球上的海洋一夜間消失,對地球來說,也是非常緻命的事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