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衛靈公篇第三十六章深度講解

論語衛靈公篇第三十六章深度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13:07:07

【按語】:中國文化号稱博大精深,唯其博大,所以衆說紛纭,唯其精深,所以謬見橫生。王子居2017年建立喻學和演學的理論體系,2018年建立喻文字的理論體系,唯有運用喻文字的原理,才能理清紛纭、糾正謬見。于是曆代諸大師講《論語》,盡被王子居所批判。如下面這個繪事後素,曆代大師都講得不對。是否如此,讀者可鑒之。

論語衛靈公篇第三十六章深度講解(第一次把論語講對)1

3•8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1]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2]。”曰:“禮後乎?”[3]子曰:“起予者商也[4],始可與言詩已矣。[5]

【新譯】

子夏問孔子:“‘那靈巧的笑真是美好啊,黑白分明的眼睛看過來,不需要用什麼裝飾,這就已經很亮麗華美了(哲學一點的意思是:純粹的樸素就是絢麗啊、絢麗誕生于樸素之上啊)。’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彩繡這件事要安排在素帛的後面(彩繡這件事隻有在白帛已經産生的情況下才會發生)。”子夏又問:“那麼,是不是說禮也要排在後面呢?”孔子說:“能夠扶助我令我更進一步(令我的學說興起)的應該就是商了吧,現在終于可以同你讨論《詩經》了(終于可以将《詩經》的道理傳授給你了)。”

【論析】

古來諸多注家之中,多有以啟發解釋起字的,講得通,但不對。從事件的順序上來看,子夏是請教“素以為絢兮(樸素就是絢麗啊、她的本色是多麼絢麗啊)”的意思的,如果這句話像諸多注家解釋的那樣:“用素粉來裝飾使自己更美麗。”這麼簡單的意思子夏還有什麼可請教的呢?因為子夏問了這一句詩,所以孔子啟發他說:“彩繡要在白帛之後(先得有白帛,然後才能做彩繡)。”這其實是一個根本與枝葉、本質與表象的哲學問題,所以子夏通過孔子的啟發才想到了禮究竟是本質還是表象。亦即對于儒家來說一個最重要的命題——禮是由何而生的。

那麼究竟是誰啟發了誰呢?很明顯,是孔子啟發了子夏。“素以為絢兮”這一句并沒有很明顯地講到次序的哲學問題,而是單方面的強調了根本,而孔子則給予子夏以更明顯的啟發:“繪事後素”,于是子夏想到了禮的問題。子夏的回答:“禮後乎?”顯然是順着孔子的意思來的。孔子給了子夏一個關于先後次序、根本與枝葉、本質與表象的問題,然後子夏給出了一個他并未肯定的答案。

以文中的邏輯順序來看,不可能是子夏啟發了孔子,如果是子夏啟發了孔子,那孔子就不會莫名其妙地說一句“繪事後素”了。

那麼接下來的起予者的起字,就不可能解作啟發了。所以我在這裡采用起這個字最本原的意思,将之解作“使之(興)起”。

這是我們從前面來推理究竟誰啟發了誰,從後面推理的話,有兩個關鍵,一是子夏的回答是疑問,疑問代表他不肯定,或者說他想得到孔子的肯定。另一個則是孔子的話中那個“始”字。怎麼解釋這個始字呢,我覺得“終于可以”是比較契合的,子夏因為對孔子的啟發能有所領悟,所以孔子認為他具備接受自己傳授《詩》的資格,或者說他具有了同自己讨論《詩》的資格。

一個剛剛夠資格跟自己讨論《詩》的人,顯然不是啟發自己的人,而是能接受自己啟發的人。

所以從後面往前推理,說子夏啟發了孔子,顯然也是講不通的。

諸多注家還犯有一個錯誤,就是将孔子不曾講的話臆測出來,他們根據繪事後素這一比喻,就以為仁在禮先。然後生發出一大堆的道理來,比如素指内心情操,禮指外在形式,素指仁等等。

如果以對學問的嚴謹和鄭重的态度來評論,那麼後人顯然沒有前人審慎認真。子夏對于禮在後的判斷,用的是問句,代表了謙虛和不肯定。而孔子也隻是稱贊子夏可以一起讨論詩了,卻并沒有講那個在禮之前的東西。

禮是儒家最重要的學說和概念,但那個在禮之前的東西是不是比禮更重要呢?為什麼這樣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子夏沒有去猜測,孔子也沒有說呢?顯然,那個在前面的東西很抽象,無論是子夏還是孔子,都沒有能把它明确地說出來,或者說沒有明确而完整地捕捉到那個東西。

他們都不說的東西,後世的學者又怎麼敢妄論呢?

素以為絢兮,如果單純解釋為:“在白帛上繪出絢麗的色彩”,在文法上也是沒有錯誤的,但就是跟前面兩句不是很搭配,所以我采用了比較抽象的解釋。如果這句詩歌的本意是這樣,描繪的僅是詩中主人公的日常彩繡生活,那假設子夏明知禮在後,而又以此問孔子,就不免有故作玄虛、賣弄之嫌,我想子夏是不會這樣做的。而隻有純粹的樸素就是絢麗啊(絢麗誕生于樸素之上啊),這樣的哲學上的意義,才有可能令得子夏鄭重地請教孔子。

論語衛靈公篇第三十六章深度講解(第一次把論語講對)2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前兩句見《詩經•衛風•碩人》篇。巧:美好;美麗、善。如《詩•小雅•雨無止》:“巧言如流。”箋:“猶善也。”但巧的本意為精巧、靈巧,而且以巧代指美麗的例子,找不出第二個來,如果引申為美好、善的意思,則很見勉強。此處的意思,當以靈巧(可引申為靈活生動,笑容靈活而不僵硬)為佳。倩,音qiàn,古指男子中的精英人物,一說此指含笑之态,又泛指姿容美好。兮,語助詞,相當于“啊”。盼:一說眼睛黑白分明,一說為轉動眼睛去看,這兩種解釋都講得通,但從詩意本身來看,解釋為看過來則更好。素:本色的生帛,未曾染色的絲綢,此處代指為本色、本質、本性,又不加裝飾為素,素亦可引申為樸素、素雅,也可以解釋為純白色,如缟素,如《禮記•檀弓》:“素服哭于庫門之外。”有注家将素解釋為白粉,怕是錯誤的。絢,色彩亮麗華美為絢。以為:以之為,此處的句式應是以素為絢。但從孔子後面的闡發來看,此句應有更深妙的意思,如可以解為:因為這種本色,不需任何裝飾,就足夠美好了。以為也可講作認為的意思。[2]繪事後素:有人将繪直接解釋為畫,不妥,有人将繪事解釋為繪畫之事,也不妥。古代的繪指的是彩繡,如《說文》:“繪,會五采繡也”;《小爾雅•廣訓》:“雜彩曰繪。”繪是彩繡,素是白帛,這樣的兩者才是完美的對應,才能拿到一起談論。有人将繪事後素解釋為在白底上作畫,顯然是錯誤的。此句孔子的意思應是彩繡這件事,是發生在白帛之後的,意謂,首先要織成白帛,然後才可以去彩繡。這樣來解釋,這句話在邏輯上便沒有不通的地方了。事:之事。後:此處指序列、先後,意謂彩繡要放在白帛的後面,意即文采要放在本質的後面,禮要放在如仁等等的後面。錢穆的注釋裡,也犯了将繪解為繪畫的錯誤,但他的解釋更特别,他解釋為在彩繪之後再加以白色渲染:“古人繪畫,先布五采,再以粉白線條加以勾勒。”顯然,他也是用後世的繪畫理論來解釋孔子那個時代的事物,這顯然是錯誤的。孔子那個時代繪指彩繡,不指繪畫。《說文》是漢朝著作,在那個時代,将繪解釋為繡(集合五采而繡),說明至少在漢朝時,繪還不是繪畫的意思,而是專有的名詞彩繡。[3]禮後乎:禮是要排列在後面的吧?禮是屬于後面次序的吧。[4]起予者商也:起,是一個動态詞,本義是指由躺而坐,由坐而立的動态變化。此處的意思是使之起,如《國語》:“世相起也。”韋昭注:“起,扶持也。”扶持也是起的引申義。此處指使生起、使有所起。有些注家解釋啟發的意思,勉強不算錯誤,但不是本源的意思了。起又指興起,如:起于微末,又如陳壽《三國志•隆中對》:“自董卓以來,豪傑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左傳•昭公二十六年》:“王起師于滑。”注:“發也”;漢•賈誼《過秦論上》:“并起而亡秦族。”如果孔子的起是這個意思的話,那就意味着孔子認為子夏已經學有所成,可以扶助自己,使自己的學說興起了。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始:最初,起頭,引申為這才、開始,如《禮記•經解》:“君子慎始”;《素問•皮部論》:“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可:能夠、夠資格、達到要求。與:同他,言:以單方的則可解釋為教授、講授,以雙方的則可解釋為議論、讨論。已矣:可視為語氣助詞,多表結束,已的意思不好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