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作用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作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18:29:43
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國學文化知識,學習國學文化,以修身養心,以齊家治企。屯元國學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布道者。作者:屯元子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

1、創造不是猛打猛沖一路向前,創造有時候需要退回去,隻有退回去,才能更清楚的看到前方的路。我們的身體跑的太快,我們需要停下來,讓靈魂跟上來。

2、我們的傳統文化遭遇過傷害,為了建設,我們把傳統中一些珍貴的東西打碎了。我們認為,要建設新東西,就需要打破舊東西。但通過這些年的反思,我們發現,建設新東西和保護舊東西并不沖突,我們需要把一些舊東西修複完整。

3、科技進步并不代表思想也進步,我們并不比古人聰明,過去200多年,我們在科技文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不代表我們的思想智慧也發達了,我們隻是變複雜。

4、物質财富的繁榮需要精神财富去匹配,之不過,物質的那條腿邁的太大,物質和精神斷檔,我們煩躁焦慮,我們惶惶不可終日,我們需要回去向古人學習“安心”的智慧,以找到解脫之道。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1

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什麼?一、 國家層面的價值

1、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點,也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重要特點。世界主要文明古國大多奉行"以神為本",而中國最早從"以神為本"的文化轉向"以人為本"的文化。西周之前,統治者不把人當人,到了西周,統治者開始從反思前朝覆滅的緣由,開始把人當人,人的地位越來越高。如孔子說"敬鬼神而遠之",那時"以人為本"的基本觀點是,人事比神事更重要。這個思想一直影響到近代。

2、以德為本

從孔子開始,儒家提出了"以德為本"的治國理念,也形成了在治國方面的重要價值觀。"以德為本",就是主張以德治國,強調道德重于法律。在《孟子》中,管理社會、與人打交道以及從政有兩個原則是互相對立的,一是"以德服人",一是"以力服人"。在更廣闊的意義上,我們在處理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的關系時,也有一個"以德服人"還是"以力服人"的問題。由此,孟子把"以德服人"稱為"王道","以力服人"稱為"霸道"。

3、以民為本

《尚書》裡有"民為邦本"的觀念,"邦"就是國;這個觀念甚至可以反映在某種宗教的意識形态上,後來,孟子講"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很明顯地強調了人民尊于君主、重于君主、高于君主,我們以前習慣把它叫做"民本思想",也即是"以民為本"。

4、以合為上

在中國曆史文化裡,處理民族、國家這類事務時,強調合一高于分立。在中國曆史政治文化裡,在管理國家時這是很重要的價值觀,從上到下都以合為高、為尊、為貴,不贊成分立。

以今天的價值觀來表達,可以說,"以人為本"就是強調人高于萬物,"以德為本"強調道德重于法律,"以民為本"強調人民重于君主,"以合為上"強調合一高于分立。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2

二、社會層面的價值

1、責任先于自由

從孟子開始,"士"的責任就是以天下為己任。中國古代的"士"文化裡非常強調責任的意識,強調人對整個家、國、天下所負的責任。

2、義務先于權利

最後的儒家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表達過這種觀點。他認為,中國社會最講義務,義務是先于權利的。梁漱溟說,中國社會更多的是倫理的社會,比如父母和子女,隻能說父母有養育子女的義務,子女不能有要求父母養育的權利。因此,他反複強調,中國古代社會最重要的倫理性格,就是義務重于權利,義務先于權利

3、群體高于個人

中國傳統文化裡,處理群體和個人關系的時候,也一定是群體本位立場。在中國古代,群體有不同的層次,可以被無限地放大。從個人推演出去就是,家庭、家族、宗族;更進一步,社稷、國家、天下。因為這樣的觀念,所以我們很早就提出了"天下大同"。

4、和諧高于沖突

儒家、道家崇尚的和諧觀念,早在中國上古文化裡便已萌芽。春秋時期《國語》裡就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觀念;《尚書》裡很早就提出"協和萬邦"、世界和平的觀念;《左傳》裡也講"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就像樂器演奏音樂的那種和諧一樣,要達到天下的"無所不諧"。

學習傳統文化有哪些作用(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文化)3

三、個人層面的價值

1、重義輕利

孔子提出:義以為上;

荀子提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孟子》開篇:"何必曰利",都是"重義輕利,先義後利"的思想。

丢棄這種重義輕利的思想,一味追求利益,滿滿的開始出賣朋友,進而出賣兄弟姊妹,進而出賣生身父母。

2、以理制欲

理就是道理的理,欲就是欲望的欲。《荀子》裡講"以道治欲",道和理是相通的,不能任由欲望自己發展,一定要有個統帥。這個統帥一定是理性,一定是道理,就是道德法則、道德原則。人與獸的區别在于,人會适當的克制自己的欲望。

3、先公後私

《尚書》裡已經有以公去私的講法,宋明理學認為私是可以有的,但是私的上面一定有個東西就是公,并且強調這個私必須由公去主導、去把握。所以,我們說要以公勝私,公心勝于私心。其實道理很簡單,鍋裡有,碗裡自然會有。唐朝是我中華繁榮的時代,那時候,國家有錢,當官的有錢,老百姓也有錢。到了宋朝,我們依然富有,宋朝的GDP占當時世界的80%,隻不過,宋朝的國庫裡沒錢,老百姓也沒錢,錢都在當官的腰包裡,宋朝最終走向滅亡。以此可見,貪腐亡國這件事,是真的。

4、心勝于物

孟子說:舍生取義。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都是就是表示精神需要比物質需要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今天遊走在大街小巷的其實都是腦滿腸肥的行屍走肉。

5、基本道德

仁、義、禮、智、信,至少從漢代以來就成為我們的五項基本道德。從個人道德來講,仁就是敦厚慈愛,義就是堅持道義,禮就是守禮敬讓,智就是明智明辨。這是作為個人價值、個人道德的意義。後來有人說,仁義禮智信過時了,是封建禮教的東西,于是就打到了,于是就肆無忌憚,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欺上瞞下,道貌岸然,男盜女娼的開始整了,于是我們就變成今天這幅德行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