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張钰韬
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讓歐洲正在經曆一個炎熱的夏天,而由俄烏沖突引發的天然氣短缺可能将在未來幾個月讓歐洲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
7月26日,歐盟能源部長特别會議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這是會議現場。 新華社 資料圖
7月26日,歐盟各國能源部部長齊聚布魯塞爾,就有關減少天然氣消費的協議達成了一緻。此項計劃最主要的内容在于各成員國同意在從今年8月31日到明年3月31日期間,以上一個五年間同時間段内平均天然氣消耗為基準,自願減少15%的天然氣消費,而如果歐洲出現嚴重的天然氣供應問題,這一節約措施将會成為強制性目标。
根據歐盟估計,在理想情況下,這一措施将會幫助歐盟節省30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耗,如果今年冬天氣溫較以往更低,在這一措施的幫助下,歐盟整體更是可以減少45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消耗。盡管這一目标得到确認意味着之後各國會出台不少限制性措施,不少以往習以為常的做法将會受到約束。但正如捷克工業和貿易部部長約瑟夫·西凱拉(Jozef Sikela)于協議簽署後的記者會上所言:“所有人都知道,有的時候犧牲是必須的。”因為,歐洲的天然氣危機當下就正在醞釀中。
天然氣“戰争”
天然氣作為一種相對清潔的化石燃料,在新能源未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前,成了各國能源轉型過程中的“香饽饽”。以2021年為例,歐盟一共消耗了40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但在歐盟成員國中,不少國家出于開采天然氣過程會造成的氣候影響而限制或者停止天然氣開采。因此,目前歐盟中隻有丹麥、荷蘭等少數幾個成員國仍在開采天然氣。
當地時間2021年11月17日,荷蘭Norg,天然氣凝析油儲存和分配站點。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一方面,歐洲對天然氣需求愈發旺盛,另一方面,其自身産量又無法滿足需要。因而從其他國家進口天然氣,就成了歐盟解決天然氣供給的唯一解。這其中,又以從俄羅斯進口量最大。2021年,歐盟從俄羅斯一共進口了約1550億立方米天然氣,占歐盟整體天然氣進口量的45%。
從地理上看,相較于阿爾及利亞、美國、卡塔爾等天然氣生産國,作為歐盟近鄰的俄羅斯顯然距離更近,可以減少運輸成本。此外,美國或阿爾及利亞等地運來的液化天然氣(LNG),在通過海運到達港口後仍需要修建特殊裝置進行還原,而從俄羅斯經管道運輸的天然氣還可以省去這一步驟。這些特點都讓俄羅斯成為了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除了歐盟整體上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之外,作為歐盟經濟“領頭羊”的德國,在能源進口上對俄羅斯的依賴更加嚴重。2021年,德國55%的天然氣,50%的煤炭和35%的石油進口來自俄羅斯。
用經濟上的聯系來拉近國家之間的距離,從而避免戰争,這種美好的幻景,都随着俄烏沖突爆發而化為泡影。面對歐美的制裁,對歐洲天然氣供應成了俄羅斯手中不可多得的“王牌”。
當地時間2022年7月21日,德國盧布明,“北溪1号”天然氣管道和OPAL天然氣管道的中轉站。 視覺中國 資料圖
今年6月,“北溪1号”,這條輸送量占歐洲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總量三分之一的管道就“問題”不斷。自6月中旬開始,俄羅斯方面以壓縮機使用的渦輪需要維修為理由将“北溪1号”的輸送量減少至其設計流量的40%。進入7月後,管道又迎來了為期十天的年度維護,輸氣完全暫停。而就在維護結束後僅僅幾天的7月27日開始,俄方則又再次聲稱另外的渦輪機也出現故障,再次減少其輸送量。目前,“北溪一号”的流量僅有其設計流量的20%。
盡管俄羅斯總統普京7月中旬訪問伊朗途中曾經承諾俄羅斯的主要天然氣出口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将履行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天然氣合同,保證對歐洲的天然氣出口。但實際上,包括波蘭、保加利亞、芬蘭以及丹麥等國從4月以來陸續都因為拒絕使用俄方臨時提出的盧布支付而被停供。距離稍遠的法國、意大利的能源公司也陸續發現了俄羅斯方面的減供情況。
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早已随着歐洲一體化進程逐步影響到了其他國家。原本是為了在歐盟成員國之間相互協調天然氣的聯通網絡,卻也為危機之下“一損俱損”埋下了伏筆。而歐盟統一電價市場下的電價機制,更是為成為了短闆效應的放大器,将天然氣短缺轉化成了每個普通百姓電費賬單上實在的數字。
擺脫能源依賴
看着自己能源命脈被人擺布,歐盟自然不會無動于衷。俄烏開戰後的3月8日,歐盟初步公布了自己的長期目标,計劃在2030年前完全擺脫對俄羅斯的化石燃料依賴;短期内, 2022年結束之前,減少三分之二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
為了達成這一計劃,歐盟積極尋求包括挪威、阿塞拜疆、美國和卡塔爾等國在内的新天然氣供應商,并且提出将以歐盟為整體簽訂天然氣合同以壓低價格。同時,為了順應新的發展趨勢,達成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标,歐盟将進一步對可再生資源加大投資,利用核電、風電以及太陽能發電來逐步替代傳統的熱電廠。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德國最近考慮延緩其最後三座核電站的退役時間,來為這些長期性措施的真正落地争取時間。
而在短期内,歐盟則将主要依靠加緊儲存天然氣和節約天然氣消耗來度過即将到來的冬天。在西班牙,無論是在商店還是在公共文化場所,夏季空調設定的溫度不能低于27℃;冬季則不能超過9℃。而法國議會剛剛通過法案,開放冷氣的商家需要關閉大門以減少冷氣流失,戶外廣告牌在淩晨1點到6點之間需要強制熄燈。在危機感更重的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提出要節約20%的天然氣消費,為此他提議禁止為私人泳池供暖,以及關閉公共建築内公用區的供暖。這一切都為了盡量節約能源,避免最極端的情況來臨。
在天然氣存儲方面,歐盟此次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根據6月27日歐洲委員會批準的最終計劃版本,各成員國的儲氣設施運營商需要在冬季用氣高峰期來臨之前,即2022年11月1日前填充80%的容量。此外,歐盟還要求各成員國認證其儲氣設施的運營商,如果運營商會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則将無法繼續在歐盟境内運行儲氣設施。
此次歐盟對天然氣存儲強加要求也是吸取了2021年的前車之鑒。2015年時,德國的巴斯夫集團(BASF)為了獲得西伯利亞的油氣開采權,将西歐最大的天然氣存儲設施轉讓給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旗下一家名為Astora的子公司。早在2021年下半年天然氣價格出現波動時,德國政府就要求境内的儲氣設施趁用氣低谷期開始填充,來為冬季做準備,但Astor在去年夏天和秋天兩次拒絕了政府的要求。而随着俄烏沖突爆發,當德國各存儲設施都以最快速度加緊儲備時,Astora管理的位于德國下薩克森州的Rehden的儲氣設施仍按兵不動。
天然氣禁運?
盡管有以上措施,但想真正擺脫對俄能源依賴并不簡單。歐盟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各種客觀條件限制,更要解決其各成員國由于發展水平和曆史因素産生的分歧。這點從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上便可見一斑。
自從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緊張關系升級到正式的武裝沖突以來,歐盟對俄羅斯分七次施加了一系列制裁,尤其是在能源方面。歐盟不僅禁止了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投資,同樣對石油化工領域的技術與設備出口設置了障礙,甚至不惜放棄“北溪2号”天然氣管道認證工作,使已經完工的管道處于閑置狀态。在化石燃料方面,歐盟已經從8月1日開始禁止俄羅斯煤炭進口,并将從年底開始禁止從海路進口俄羅斯石油。但對于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限制始終沒能在歐盟層面達成共識。
時間拖得越久,也就意味着歐盟國家為從俄羅斯購買化石燃料花的錢越多。據位于芬蘭的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統計,從2月24日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歐盟仍然是俄羅斯化石燃料的最大買家。根據該智庫建立的計算模型,截至8月8日,歐盟為化石燃料已向俄羅斯支付了822億歐元。
即使是與俄羅斯有着複雜曆史淵源的巴爾幹國家,在對俄羅斯實施天然氣方面的制裁上都有所保留,擔心因此影響本國經濟。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的研究預測,如果在當前情況下強行對俄羅斯天然氣禁運,中歐的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的國民生産總值将會縮水6%。這顯然不是這些國家能夠經受得起的沖擊。
而對俄羅斯天然氣最依賴的德國,在這一問題上更是謹慎。根據德國曼海姆大學(University of Mannheim)經濟學教授湯姆·克雷布斯(Tom Krebs)撰寫的研究報告,如果歐盟禁運俄羅斯天然氣,将會使德國GDP縮水12%。
在歐盟磋商出台第六批制裁方案時,為了将石油禁運納入,各國不得不花費了将近一個月的時間來最終敲定。而為了滿足匈牙利的要求,在最終的版本中,對匈牙利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主要方式——管道運輸進行了赦免。而在天然氣禁運的問題上,在會涉及到更多國家特殊情況的基礎上,協商必然不會一帆風順。
(張钰韬,巴黎政治學院新聞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朱鄭勇 圖片編輯:胡夢埼
校對:栾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