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谒①著作②顧況。
況睹姓名,熟視③白公曰:“米價方④貴,居亦弗易。”乃披⑤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⑥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因⑦為之延譽⑧,聲名大振。
注釋尚書白居易當初去參加科舉考試,剛到京城,拿着自己寫的詩去拜見著作佐郎顧況。
顧況看到詩稿上白居易的名字,凝視着白居易說:“京城的米價正貴,居住也并不容易。”于是打開詩稿,看到第一首詩寫的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由得贊歎道:“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居住就容易了。”
于是顧況到處贊揚白居易,使得白居易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說“延”:“延”在文言文中有以下常見釋義。
上文中的這首古詩,可以說是人人都會背誦,我們在小學就已學過。
但是課本中的這首詩隻是原詩的前半部分,原詩其實有八句,詩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别》。
這首詩是白居易少年時為了準備考試寫的習作,作者的本意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别友人時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詩如下:
賦得古原草送别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别情。
白居易太過有名,不用過多介紹,接下來就講講顧況。
顧況,字逋翁,号華陽真逸,唐朝海鹽(今屬浙江)人。他不但會寫詩,還善于繪畫。
顧況一生沒有做過什麼大官,到頭來還因寫詩嘲諷權貴而被貶官。
下面介紹一則關于顧況的典故,曆來被傳為佳話。
紅葉傳情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的一個秋天,身在洛陽的顧況路過上陽宮,發現有一片寫滿字的紅葉順着宮中的水道漂流出來。
顧況撿起一看,紅葉上是宮女寫的一首詩:
“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
顧況也賦詩一首寫在紅葉之上,詩中寫道:
“花落深宮莺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君恩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
然後來到上遊,将紅葉放入水中。
幾天後,顧況再次來到這裡,又看到有寫着字的紅葉飄來。顧況撿起一看,竟然是宮中的宮女給他的回信。
通過這種方式,顧況和這位宮女取得了聯系。此後,二人便經常以紅葉為媒,傳遞愛意。雖然不曾見面,但早已情投意合。
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顧況趁戰亂找到了這位宮女,二人結為連理,白頭到老。
從此紅葉被視為傳情的媒介和愛情的象征,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流傳開來。
多種古籍都有此事的記載,雖然主人公略有不同,但大緻情節是相同的,為後人留下了一段傳奇、動人的故事。
出處唐·張固《幽閑鼓吹》
啟發與借鑒
起初,顧況以白居易的“居易”二字打趣,言外之意是想警告這位年輕人,可不是誰都能在京城混飯吃。當他看到白居易詩作,卻又立即改口并擊節稱賞。寥寥幾句,一個生動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同時也從側面烘托出白居易的才學。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真才實學,内功深厚,才能從容地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和挑戰,最終脫穎而出。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