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美國衡水”的KIPP項目一期項目招收了來自美國低收入家庭的38名八年級畢業生,畢業時的全體平均成績位列紐約市布朗克斯區第一名,這是美國教育史上少有的奇迹,因此受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
但奇怪的是這38人中隻有8人拿到大學畢業證。學校負責人大衛·萊文調查後發現,這種現象與品格教育的缺失密切相關。
作為品格教育的先行者,美國已經在環境營造、課程建設、家校共建、評估等品格教育方面做出實踐,這些實踐或許可以為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品格教育提供借鑒。
有品格的環境塑造有品格的孩子美國的一些學校會在外在環境上展現品格教育的意圖,除了在餐廳内張貼巨型海報、在學校建築上張貼正能量格言之外,學校還利用報紙、紀律手冊、雜志、教室闆報和其他學生出版物進行宣傳,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
除了外在環境的打造,美國學校還會動員全校教職工發揮示範性作用,共同營造品格教育氛圍。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美國的品格教育要求的實施主體是全體教職工,包括教師、管理者、顧問、教練、秘書、餐廳工作人員、操場打雜工及校車司機等,這些人都必須參加品格教育的學習讨論,在品格教育中發揮作用。
不僅如此,教職工還要利用一切有利時機,積極影響他們接觸到的學生的品格養成。即使是一個校車司機看到認識的學生時,也要主動的向學生打招呼,為學生主動熱情的展開人際交往起到表率作用。
為了讓老師更好的影響學生,美國的學校首先會塑造教師的品格。學校每周都會對教師舉行培訓,培訓的内容主要來源于品格教育協會及其他相關網站,主要的培訓形式是品格教育培訓課程和講座。通過這些培訓,讓教師們有意識地将品格教育融入到課程中去。
如何讓品格教育真正做到“無處不在”?有的美國學校在校服上做起了文章,這些學校開始實施穿校服政策,希望通過穿校服幫助學生培養一種集體身份的認同,認識自我身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以抵制校園暴力和低劣行為。
形式多樣的品格教育課程美國的品格教育課程形式已經較為多樣,學生可以通過體驗和閱讀來培養品格,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扮演馬丁·路德·金,理解和反思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
美國的品格教育也與其他學科課程相融合,教師毎堂課都會将品格教育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在不同的課程中挖掘品格教育資源。例如,在數學課上學生一起合作解決問題,培養養成接受和尊重他人的品格觀念。
家、社區配合學校,做“沉浸式”的品格教育其實美國品格教育的實施主體曾經長期以家庭為主,後重心轉向學校,發展至今美國主要倡導的是家校共建。
美國的品格教育認為家長有責任與學校通力合作,家長應定期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和學校紀律的制定,從而更加了解學校對學生品格培養的期望和行為規範的督導情況,也使得學校的紀律規定更加人性化。
學校會經常與家長通電話、郵寄學校材料,幫助家長了解學校的品格教育計劃,在學生的品格培養上保持雙向溝通。
美國品格教育也非常重視社區文化建設,每個學校都配有專門與家長及社區聯系的工作人員。學校與當地的社區建立良好的夥伴關系,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品格成長。與社區的合作能使孩子們接觸到社會,學校邀請社區的老年居民、軍人、商界領袖來入校作為演講嘉賓和志願者,發揮社區對學生的品格影響力。
品格教育之後的測量與評估品格教育效果如何,還需要做出評估與測量。美國對學生的品格教育分為前測和後測,評估的對象包括學校、教師、學生。評估的維度主要包括曠課率、拖沓情況、教室和校車破壞情況,以及考試成績、紀律處罰、暴力行為、上榮譽榜次數等具體内容。
品格教育在中國雖然美國的品格教育在90年代就已對中國教育産生影響,但目前品格教育在中國還是“小衆”的内容。
在國際學校領域中,有部分教育者專注于品格教育,還有一些學校作出了品格教育的嘗試,比如組織義賣、演出等活動,還開設了生命教育課程。但在美國品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生命教育還包含着挫折教育、生存教育等五方面的内容,而在國内類似的教育内容還處于萌生階段。
除此之外,中國的品格教育本土化改造并未取得顯著性的進步,還面臨着三個主要挑戰:
美國的品格教育開始較早,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時期,發展至今模式和内容已趨于成熟。中國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建立起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測評和教育實施系統,發揮環境和人的作用,讓品格教育不流于形式,但家校聯動、社區的配合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養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