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子》
【魏晉】陶淵明
白發被兩鬓,肌膚不複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譯文
白發披散在兩鬓,“我”的肌肉與皮膚已經不複當年那般結實。
雖然生有五個男兒,卻沒有一個喜歡學習的。
大兒子阿舒已年滿十六歲,卻懶惰成性,無人能與之匹敵。
二兒子阿宣已經快十五歲了,卻一點也不愛文章學術。
三兒子阿雍、四兒子阿端年滿十三歲,竟然不認識六和七。
小兒子阿通快九歲了,隻知尋找梨與栗。
天命假如真的是這樣,“我”操心也沒用,姑且還是喝酒吧。
注釋
責子:對兒子的責備、批評。
被(pī):同“披”,覆蓋,下垂。
鬓(bìn):面頰兩旁近耳的頭發。
好(hào):喜歡,愛好。
二八:即十六歲。
故:同“固”,本來,一向。一作“固”。
無匹:無人能比。匹,字形近于“二”、“八”之合,這裡用了析字的修辭法。
行:行将,将近。
志學:指十五歲。
文術:指讀書、作文之類的事情。
垂九齡:将近九歲。垂,即将到。
苟:如果。
杯中物:指酒。
賞析
這是陶淵明感慨五子不成才的一首詩。
“白發被兩鬓,肌膚不複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這四句是說,白發披散在兩鬓,“我”的肌肉與皮膚已經不複當年那般結實。雖然生有五個男兒,卻沒有一個喜歡學習的。這是寫“老去無所依”。
俗話說,“養兒防老。”可是,陶淵明生的這五個孩子,看上去似乎一個也靠不住。因為這五個孩子,都不愛好學習,将來成才的機會很渺茫。眼看着自己老去,孩子一天天長大,卻沒有一個愛學習,詩人不禁憂心忡忡。
值得注意的是,下面五兒的名字都是小名,大名分别是俨、俟、份、佚、佟。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這四句是說,大兒子阿舒已年滿十六歲,卻懶惰成性,無人能與之匹敵。二兒子阿宣已經快十五歲了,卻一點也不愛文章學術。這是寫“二子之懶學”。
十六歲大兒子懶,懶到何種程度,詩人用了“無匹”二字;十五歲二兒子不學,不學什麼,詩人用了“文術”二字。“志學”,指十五歲,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這四句是說,三兒子阿雍、四兒子阿端年滿十三歲,竟然不認識六和七。小兒子阿通快九歲了,隻知尋找梨與栗。這是寫“三子之愚笨”。
正常孩子到了十三歲,不可能不認識六與七,不認識肯定是有情況的。快九歲,隻知道尋找梨與栗,也是不正常的。要知道,這個年紀好多孩子都會識字作詩了。“不識”與“但覓”,真實反映了三個孩子的智商問題。這也是最令詩人擔憂的地方。好歹,老大、老二智商還算正常,這三個孩子将來可咋辦呢?哪個做父母的不着急呢?樂觀豁達、活得通透如陶淵明也還是放不下自己的孩子。正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兩句是說,天命假如真的是這樣,“我”操心也沒用,姑且還是喝酒吧。這是寫“詩人之無奈”。
很多人不相信命,可是到了陶淵明這個歲數,不相信命還能幹什麼?與其擔心操心過餘生,不如開開心心過好眼前每一刻。飲酒,既是無奈之舉,也是唯一的解脫。
在教育這件事上,再卷也不能将自己一生搭進去,畢竟每個孩子的人生還需要他們自己走,父母能做到的不過是陪伴而已!
賞析來源公衆号:古詩詞日曆,作者:嚴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