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楊幂老師已經出道16年了,早已是内地影視圈的一線花旦,但翻一翻楊幂老師近些年的作品履曆,由她主演的影視作品,幾乎鮮有及格線之上的作品。
所以當我聽說楊幂老師要颠覆以前形象,出演一部文藝片時,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這部電影就是《寶貝兒》。
後來這部電影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舉行了全球首映,當時收獲了不少的國外媒體好評。
在爛番茄新鮮度高達100%,而IMDb上也有8.1的高分。
看到這樣的評價,我簡直期待死啦。抱着極高的期待值,趕在上映前,我在平遙國際電影節上,提前觀影了!
那我看完以後的感受,怎麼樣呢?
表姐在标題,就已經表明态度了。
還是不行啊!
寶貝兒 Baby
我對這部電影和楊幂老師演技充滿很大期待的原因,大部分來源于電影的幕後班底。
監制侯孝賢,我不用過多介紹了。
導演劉傑曾是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禦用攝影師,曾經獨立執導過《馬背上的法庭》和《碧羅雪山》等文藝片。
在此之前他還有一部相當著名的作品《青春派》,這也是表姐心中近幾年比較優秀的國産青春片之一。
劉傑是一個典型的“工匠型”導演,無論是細膩沉穩的藝術電影,還是情節緊湊的商業電影,他都能駕馭得很好,并且加入些現實思考和人文情懷。
而這部《寶貝兒》則是将鏡頭聚焦在“棄嬰”,這一敏感社會問題之上,講述了一段有關愛與救贖的虐心故事。
電影中,楊幂飾演的是一個從小因為嚴重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抛棄的棄兒江萌。
幸運的是江萌得到了當地福利院的救助,順利活了下來,并被寄養在一位老奶奶家。
長大後的江萌成為了當地醫院的一名護工,并在醫院裡遇到了與她一樣被父母宣判了“死刑”的缺陷嬰兒。
這是一個患有先天無肛症的女嬰。醫生建議要盡快手術治療,否則孩子嬰兒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可做手術需要大筆費用,而且還很可能收效甚微。
女嬰的父親徐先生(郭京飛 飾)在一番痛苦的糾結之後,最終選擇瞞住自己的妻子,想放棄治療。當晚,女嬰被孩子父親匆匆地帶出醫院。
這一切都被江萌看在眼裡,她預感到了這個孩子将會面臨和自己一樣的命運,所以她決定去挽救這個弱小無辜的生命。
在一直追求江萌的聾啞青年小軍(李鴻其 飾)的幫助下,江萌找到了徐先生的地址,祈求對方不要放棄治療,因為她堅信這個嬰兒可以像她一樣活下來。
經過多方打聽,江萌才得知孩子已經被他的父親給送到了安甯病房——
沒有任何的治療,任憑其自生自滅。
為了拯救孩子,江萌和徐先生之間暴發了激烈的沖突,甚至不惜鬧到了警察那裡。
可問題是——
孩子父親自己同意,更沒有遺棄虐待,警方插手也無濟于事。
走投無路之下,江萌決定從醫院裡“偷”出這個孩子……
《寶貝兒》是一部現實題材電影,但和《親愛的》那類失孤題材不同。
導演劉傑卻選擇了一種極為冷靜克制的風格,來講述這樣一個催淚虐心到極緻的故事。
電影通過一個“棄兒拯救棄兒”的故事,向觀衆展現了一場有關現實與人性、法律和道德的深度讨論。
江萌因為與這個嬰兒相似的命運,所以她固執得想要拯救這個孩子。
她的“多管閑事”不僅僅是為了拯救另一個生命,也是在借此過程找尋自己當年被遺棄的答案,為此她甘願冒着法律的風險去醫院偷走孩子。
而郭京飛飾演的孩子父親則更具有代表性。
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不僅要負擔巨額的手術治療費用,而且還要承擔即使手術成功孩子也可能留有殘疾的風險,這更是一個兩難的抉擇。
更何況,在長久以來的中國社會中,由父母來決定孩子生死大權之類的的事宜,早已成為法律和道德之外的現實潛規則。
到底孩子該救還是不該救,江萌是對還是錯?
電影中所呈現的這種涉及各方的問題和困境,往往沒有标準答案,卻也因為沒有絕對的是非,才令人看了心生迷茫。
導演劉傑曾經在采訪中說:
我們要的就是克制,就是不煽情,就是不讓你哭,因為我知道我想要什麼樣的電影。
江萌“救”棄嬰,你很難說她的出發點是愛和善良;徐先生的“放棄”,你也無法指責他“狠心”。
導演将這些“當事人”複雜的心理狀态,相當明細地展現給觀衆。
影片的片名頗有些意味深長,并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對孩子或愛人的愛稱,而是泛指主角江萌為代表的棄兒、棄嬰。
同時也寓意着:
即使是不完美的生命,也是彌足珍貴的寶貝。
導演其實無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來批判,而是從棄嬰問題入手,繼而将視角放大到了被社會抛棄的一幫邊緣人群的生活軌迹。
不僅僅是江萌和被遺棄的女嬰,還有老無所養的老母親,因為先天疾病嬰兒而導緻家庭潰散的父母,因為先天殘疾而難以締結家庭的小軍,乃至從事福利工作的人員,他們都是被社會邊緣化的一群人。
可惜的是影片雖然提出了問題,但卻沒能解答問題。
編劇和導演僅僅隻是将這種現實掙紮還原在電影中,沒能對社會問題進行很深地挖掘。在放棄小孩治療問題和寄養家庭身份問題上,都是淺嘗辄止。情節方面,更是稍顯沉悶拖沓。
而另一方面,電影最大的遺憾可能還是女主角楊幂的表演。
作為出道16年來的第一部文藝影片,楊幂在《寶貝兒》中奉上了一次“毀容式”的演出。
她在片中飾演的主角江萌,是一個因為嚴重先天缺陷被父母抛棄的棄兒,在農村家庭寄養長大。
為了貼近角色形象,楊幂要完全抛掉之前的偶像風格路線,并且刻意化黑皮膚、畫上雀斑,還要說方言,完全颠覆此前所有的銀幕形象。
看得出她想要努力貼近角色,并為了這次颠覆性出演,做了很大程度的付出,這點還是值得誇下的。
但可惜的是影片成也楊幂,敗也楊幂。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覺得如果演員突破原有形象去扮醜,或者飾演的角色很悲慘,就等于有演技或者演技有提高。
請大家記住表姐說的這句話:
扮醜,并不等于演技。
楊幂在這種嚴肅題材當中的表現,還是顯得有些浮于表面,尤其是在與郭京飛或者李鴻其的對手戲中,還是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表情和神态上的差别。
江萌這個角色有些像是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裡的秋菊,看似固執執拗,再加上見識和理解力都有限,做事完全是“一根筋”,但她的努力又得不到認同和肯定,始終在處于一種無助和絕望的困境當中。
電影中有一場戲,當江萌見到孩子父親之後,她隻是不斷地質問孩子的父親:
她是你的孩子,你為什麼不治了。
這既是在質問孩子父母,也是在宣洩自己内心被壓抑的控訴。
可楊幂表現出來的卻隻有不斷的嘶吼,和僵硬的面部表情,更不用說她在方言表演時,所暴露的台詞功底上的短闆了。
但總體而言,《寶貝兒》是一部現實意義大于電影本身的作品。
導演用客觀冷靜的鏡頭去還原生活的本貌,喚起人們對于“先天缺陷”、“棄嬰”以及“殘障人士”等問題的關注,這種創作态度還是值得肯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