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種植技術、分塊莖繁殖技術
目前人工種植白芨普遍産量低、質量不如野生白芨,主要原因是繁殖和采收環節不科學合理,因此針對上述環節研發一種高産白芨的種植方法就顯得尤為必要。
整地時,将土翻耕20厘米,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
(1):每年9下旬-11月上,旬将白芨挖出,精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将其沾草木灰後栽種;每畝地栽植種苗100kg;白芨栽種後馬上噴灑乙草胺封閉;白芨全生長期間除休眠期外每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将種植有2年的白芨的塊莖單個摘下,除作種用的塊莖外,其餘剪掉莖稈。
(2):開溝溝距27厘米,深6厘米,按株距14厘米放塊莖一個,芽向上,然後填上、壓實、澆水、覆草,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出苗;所述采收包括以下步驟:将剪掉莖稈的塊莖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時後,再放入沸水中煮6分鐘,取出炕至全幹,然後去淨粗皮及須根,篩去雜質;炕幹塊莖的溫度為52℃。
包括選地整地、灌溉排水、除草追肥、防治病蟲害、分塊莖繁殖和采收等步驟。其中,分塊莖繁殖和科學采收是保證白芨高産和品質好壞的關鍵。采收未夠種植年限的白芨或采收後處理方法不對,以及白芨的繁殖方法不科學合理都是白芨産量低、質量差的主因。針對上述原因,着力解決白芨繁殖和采收環節的問題,通過分塊莖繁殖和白芨塊莖采收後及時處理,有效解決了白芨産量低、質量差、保存時間不長等問題,有效緩解市場對優質白芨的需求,因此在白芨種植技術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适合産業化大規模發展利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