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教育界的一位老專家閑聊,他談到不同的教師參與教改研究的目标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古語所言“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意思是處于不同級别的教師應當承擔不同的任務和使命。
當前在一線說起教育科研,說起寫文章就讓老師們頭痛,于是在評職稱時加大了科研課題的考評指标和文章獲獎與發表的考評指标,讓老師為寫而寫,不得不寫,被逼無奈而寫,實在是不得已,不可取。
常言道“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無錢休入衆,遭難莫尋親。”很多老師直接對校長說:我沒有這個能力寫不出來,請不要安排我寫,我老老實實上課就行了,幹嘛讓我寫故事,寫案例,寫課題,寫報告,寫成果?
沒有研究實力的教師跟着一群能說會道的專家教授一定會覺得很不自在,很多老師遇到寫文章的麻煩事也不想向身邊的人求教。
老專家對我說:這世上真正能吃苦的人總是極少數。“世界上有兩種光芒,一種是太陽,另一種是你努力的模樣。”如果你足夠優秀,人們甯願在網絡上尋求你的幫助。因為陌生人之間不會有心理負擔,也不會覺得欠了你的人情。
我問老專家如何通過教改研究做一個努力的教師?老專家說:教師處在不同的階段在教育研究中的目标不一樣。
願聞其詳,于是專家用四個關鍵詞來概述不同階段的教師從事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務:
階段一:靠近——青年教師參加教改研究的關鍵詞剛入職前幾年的青年教師參與教改研究的目的就是兩個字——“靠近”。靠近什麼?靠近教育教學規律,靠近兒童成長規律。
研究的形式以學習模仿為主。具體包括三類學習:
一是向書本學習。大量閱讀教育教學書籍,學科教學的書籍,班級管理的書籍,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學習他人的成果經驗。
二是向長者學習。學校裡的老教師有着豐富的經驗,多去聽他們的課,遇到問題多請教他們。畢竟那些老教師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米還多。老教師給你支個招勝過你想當然地蠻幹。
三是向學生學習。兒童是天然的學習者,兒童比成年人更加聰明,更加純潔,更加熱愛學習。我們要觀察兒童是在如何學習,兒童喜歡什麼樣的課堂,兒童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什麼。你越走進兒童内心世界,越能靠近教育的真谛。
作為有了三至五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就可以稱得上是學校的骨幹教師了。說實話現在教師的穩定性也不高,能夠堅持工作三五年的大抵還算有點經驗的。這部分教師參加教改研究的目标任務就是這兩個字——“豐富”。
通過研究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骨幹教師可以從事小課題研究,每年研究一個課題,解決一個現實問題,通過研究來豐富自己的經驗。比如:新技術支持的課堂教學變革;新媒體參與的班級活動設計與實施;與90後家長的溝通策略等小專題很值得研究。
一般來說,工作十年以上的教師大都可以評上高級教師的職稱,當然中學高級教師的職稱比較少,一般都在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師中産生,有的是學校校長才有資格評得上,總之鳳毛麟角。
不管是小學高級教師還是中學高級教師,這個級别的老師參與教改研究就應該歸納出自己的一家之言。就是自己對教學的基本主張和優勢領域。比如: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堂變革,項目式學習探索,大單元整合教學,參與式課堂,學生自主班級活動組織與策劃等。
能夠當上特級教師的肯定水平特别高。曾經有一位校長對本校的特級教師說:大家把特級教師的榮譽“讓”給了你,你不該為大家服務嗎?
這位特級教師立即回怼:榮譽是我自己争取來的,哪位老師不服氣自己也可以拿出材料拿出本事來競争啊!榮譽是對我工作的肯定,給大家服務是我胸懷寬廣、格局大的自覺行為,不是我的心理包袱和對同事的補償行為。
校長打哈哈:哎呀,你都是特級教師了,大家都想向你學習學習嘛!
注意,對知識分子說話不要過于強勢,尤其是教師這個群體,要注意說話的分寸感,稍不注意就得罪人,不僅工作無法開展,以後還心生芥蒂,得不償失。
總是,專家認為特級教師在教改研究中主要從事服務性的工作,其實就是服務青年教師成長,指導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就應該研究教育,研究課堂,研究兒童并且多出研究成果,您覺得這話對廣大教師來說可行嗎?教師究竟該不該做研究?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打字不易,且看且點贊轉發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收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