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自東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1700多年了,可謂家喻戶曉。
在最廣為流傳的版本裡,東晉時期的官家女兒祝英台女扮男裝求學,并與同窗的梁山伯情義相投、互相愛慕。
但由于兩人的愛情遭到祝家的反對,這對愛侶被迫分離,最後兩人以死相殉,雙雙化蝶而去。
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也被多次改編為影視作品,但其中最經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要數徐克的這版——
《梁祝》
徐克執導的《梁祝》于1994年上映,由吳奇隆、楊采妮領銜主演。
據悉,吳奇隆與楊采妮當年更是通過這部片擦出了火花。
導演徐克在接受采訪時爆料兩人曾在拍攝期間發展過一段戀情:
“我在現場所見,兩人真的很有親密磁場,收工了也粘在一起……他們兩個談戀愛挺好,因為是演《梁祝》嘛。”
而更加令人吃驚的是,金城武也曾經卷入了這段戀情。
吳奇隆和金城武兩人同時追求楊采妮,複雜的情敵關系導緻吳奇隆和金城武反目成仇,至今仍未冰釋前嫌。
這段三角戀情在當時被傳得沸沸揚揚,但楊采妮最終選擇了吳奇隆,兩人在拍完《梁祝》後,馬上又主演了徐克的下一部作品《花月佳期》,合作的頻率非常緊密。
不過楊采妮和吳奇隆之間的戀情也并不長久,兩人不久後就因為性格不合而分手。
分手後,楊采妮便選擇苦苦追求她八年的新加坡律師邱韶智,并在演藝事業正當如日中天的事後為了愛情而退出了娛樂圈,而這段昔日的三角戀情也終于随着時光如風逝去。
能被金城武、吳奇隆同時追求,楊采妮在顔值巅峰期的時候可以說是無數男人心目中的夢中情人,長相清新脫俗,即使是素顔都氣質出塵。
出演《梁祝》後,吳奇隆與楊采妮成了當時新一代的金童玉女。
而撇去戲裡戲外的八卦,這部影片本身的質量也是非常高。
提名了四項金像獎,并榮獲了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配樂獎”,提名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跨媒介改編劇本獎”。
不僅在業内收獲了一緻好評,觀衆對這部影片的評價也非常高。
豆瓣評分8.0,被認為是梁祝故事改編中最經典的一版。
關于《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一經典故事的内容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所以這裡就不過多贅述。
而到底是什麼使得徐克版的《梁祝》和其他改編版本不同,讓它成為許多網友心目中最經典的梁祝故事改編?
一、不一樣的祝英台
徐克版的《梁祝》中,由楊采妮飾演的祝英台可以說是颠覆了經典傳說中祝英台大家閨秀的形象。
經典傳說中的祝英台出身世家,不僅長相美麗,也十分聰穎好學,算得上才貌兼具的大家閨秀。
而徐克卻在影片中把祝英台這一形象塑造成一個不會讀書、一心隻愛玩耍、性格大大咧咧的可愛少女。
父親考她琴棋書畫,她樣樣不會。
一彈琴就把琴弦撥斷了,母親馬上為她圓場:
“五音乃發自内心,怡情雅緻,英台還太小,不懂音律,也不必樣樣都精啊,不如叫她吟首詩來聽聽。”
沒想到祝英台竟然連一首詩也不會背,一旁的家仆都看不下去了,偷偷地把詩抄在鞋底讓她看。
都這麼明目張膽的放水了,這位耿直少女卻是一點也不領情,還吐槽道:
不是我背不出來,都怪字太小了看不清。
父親氣到不忍直視,母親趕緊又出來救場:
“吟不出來那你就讀首詩來聽聽吧。”
這麼不成器,我還能拿你咋的呢。
但即使是看着書,祝英台都是大字不識幾個,念得斷斷續續,就沒一句話是完整的。
母親都快沒招了:
“行了吧,你就做你平時做得最好的那樣,寫幾個大字給你老爹看看。”
好笑的是,祝英台平時交給父親檢查的字都是丫鬟幫她寫的。
正牌小姐不僅連字寫不出來,還把墨水灑到了正在敷面膜的老爹臉上,氣得老爹當場暴走。
完完全全是個扶不起的阿鬥,貪玩、無拘無束、毛病也是不少。
但在徐克的改編下,這些小缺點卻使她顯得更加真實生動,也為整個故事都增添了不少樂趣。
祝英台身上并沒有大家閨秀出身的穩重成熟,相反地卻多出幾分少女的靈動單純,去書院讀書時的男裝扮相也帶着年輕的清秀與英氣。
這些都讓祝英台這一人物變得飽滿鮮活了起來,更具親和感,也避免了經典故事中那個刻闆形象的枯燥,讓人耳目一新。
二、梁祝悲劇下的社會風氣
在徐克版的《梁祝》中,不僅描繪了梁祝的苦戀,同時也鮮明地道出了造成這段悲劇結局的社會風氣。
永嘉之亂後,胡人占領了北方,漢人被迫南渡過江逃難。
門閥士族要互相拉攏,婚嫁就講究門當戶對。
而祝父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便借女兒的婚事來攀附權貴馬家,這也注定了梁祝戀情的悲劇結局。
雖然梁山伯後來取得了功名,卻仍算不上權貴。
在祝家眼裡,他隻是一個芝麻大的小官,可以任人欺負。
梁山伯取得功名後到祝家提親,結果被祝母羞辱,還被棒打出府,一身狼狽。
這都是封建王朝階級固化下的結果,龍生龍,鳳生鳳,窮人家的孩子難有出頭之路。
向祝家提親的梁山伯隻能變成權貴眼中的不自量力,遭盡了白眼。
而更加巧妙的是,片中除了講訴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對受封建社會壓迫的戀人,其實還埋了一條上一輩的隐線。
和祝英台的故事如出一轍,祝母年輕時也曾女扮男裝到書院讀書,并與一書生相戀。
但遺憾的是,最終她選擇了屈從父母之命,放棄與書生的愛情,嫁入更顯赫的祝家當夫人。
而書生因厭倦士族間的攀附權貴的惡俗風氣,便寄情于山水之間,遁入空門做了僧人。
當梁祝的戀情曝光後,祝母找到梁山伯,要求他寫一封信,與祝英台斷絕關系。
梁山伯不肯,祝母罵道:
“你以為憤怒就可以改變跟英台的命運,你以為很不滿胡人就會忍讓南邊的漢人?要冤就怨你們生錯了地方,生在這個我們漢室沒落的時候,人人都這麼虛僞、迂腐和勢力,要冤就冤你們太多想法,年少無知到了以為靠你們兩個就可以改變這個時代。”
其實祝母與其說像是在罵梁山伯,更像是再自怨自艾,為當時那個受到封建制度迫害而放棄愛情嫁入世家的自己做辯護。
這上下兩輩人的經曆相同,互為對比,又互相關聯,增加了電影的層次感。
祝母選擇妥協了并與愛人分離,而梁祝則堅持愛情最後雙雙殉情,但卻都走向了悲劇式的結局,不得不叫人感歎。
三、僧人與他的江湖俠氣
電影中,不隻上下兩輩的兩對苦命戀人互為對比,僧人和祝母這一對曾經的舊情人也形成了強烈的沖突。
祝母代表封建統治階級的勢力,腐朽貪婪,為達目的可以扼殺一切情感,心思狠毒。
在祝母的襯托下,僧人顯得更加超然,他站在青山碧水間俯看芸芸衆生,無形中也讓我們在觀影時多了一個上帝視角。
“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我沒躲起來,我隻是站在門外觀看他們而已。”
門内掙紮的飲食男女,在僧人看來都如此可笑。
他并非避世,而隻是看破了紅塵,看透了世間的貪婪無度。
為了不讓梁山伯與祝英台重演上一代的悲劇,僧人找到祝母,以池裡的魚來比喻梁祝兩人,勸說祝母放過他們。
“他們原本來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應該有池塘。”
人們總是擁有了足夠多,卻還貪心地想要更多,所以有了“門當戶對”之說。
這就像一個池塘,本來不應該有,卻被人們挖了出來,不僅自己受迫害,還想逼着下一代繼續受迫害,然後把一切無奈歸咎于“時代的錯”。
梁祝就是這池塘下的犧牲品。
僧人的豁達讓我們看清封建禮教下的虛僞,這一人物的加入也為這部影片平添了一股曠達灑脫的江湖俠氣。
但和尚之所以能超然于世,笑看芸芸衆生,是因為他能放下七情六欲。
而深深陷入苦戀的梁祝二人卻不能,這也使悲劇結局變得無法逆轉。
當梁山伯死後,祝英台也随之為情殉身。
“還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山去。”
這是英台為山伯給她做的曲子《梁祝》填的詞。
影片最後,兩隻蝴蝶從和尚的手心中翩然飛起,那一刻,他們或許是真的自由了。
我本已知道梁祝結局,但看到這一幕仍忍不住潸然淚下。
這就是徐克版的《梁祝》中“舊瓶裝新酒”的魅力。
他将一個傳誦多年的愛情故事變得如此真實生動,在這個世界裡有清規戒律,更有江湖俠氣,這一切都令我留戀不已,感同身受,也使得《梁祝》能在衆多改編版本中脫穎而出,成為許多人心目中最經典的一版。
最經典的《梁祝》,徐克擔得起。
青石電影編輯部丨Leslie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