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是人體最複雜的關節,大腿骨與小腿骨在這裡通過膝關節連接,需要承擔身體的大部分體重。每次跑步關節的轉動由肌肉驅動,韌帶拉伸延展。在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有2片很小的墊子,負責緩沖叫半月闆,而且還有關節囊負責分泌關節液潤滑。工作起來好像是一部機器,肌肉是發動機,韌帶是傳動帶,半月闆是減震墊,關節囊是潤滑裝置。但是人體不是像機器這麼簡單。在落地時對力的緩沖不是由半月闆獨自完成的,而是由肌肉,韌帶在瞬間的收縮,放松幫助完成緩沖的。因此肌肉的強度越高,越有力,彈性越好越不容易受傷。再談磨損和沖擊力,跑步每次落地的沖擊力是體重的2-4倍,步頻每分鐘120-160次,跑的時間越長,裡程越多沖擊力和磨損就越大,更容易受傷。跑的越快,步頻高,加載在膝蓋上的壓強也越高,因此跑的速度快就更容易受傷。膝關節雖然主要活動範圍是前後,但在左右也有一定的外開度,一般為3-5度。這就造成了側向的沖擊力。但是骨骼主要承受沖擊力的能力在正面,因此姿勢不正确也會造成額外沖擊力導緻受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