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下習作評改的策略?假期裡聽了幾節習作教學評改課,教師将課後由學生“單一性”完成的任務置于課堂中,讓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過程中,無疑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但是,在聽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隻注重學生的自改、互改,卻很少注意範改和互改後的講評以及學生最後的自改完善,也不注意指導學生閱讀評語,使習作評改走了過場,沒有發揮習作評改對學生習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教師在習作評改過程中與其“蜻蜓點水”,不如嘗試習作評改教學“五步法”,讓課堂走向深入,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智慧課堂下習作評改的策略?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假期裡聽了幾節習作教學評改課,教師将課後由學生“單一性”完成的任務置于課堂中,讓學生參與到習作評改過程中,無疑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但是,在聽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隻注重學生的自改、互改,卻很少注意範改和互改後的講評以及學生最後的自改完善,也不注意指導學生閱讀評語,使習作評改走了過場,沒有發揮習作評改對學生習作水平的促進作用。教師在習作評改過程中與其“蜻蜓點水”,不如嘗試習作評改教學“五步法”,讓課堂走向深入。
自讀自悟——自改
學會自我評改是提高習作水平的關鍵。在評改課伊始,教師組織學生回顧習作要求,強調修改重點,學生采用自讀自悟的方法,通過反複朗讀習作,對文章進行修改,并以“六看”為标準:一看字詞和标點是否正确,書寫是否符合格式;二看用詞是否恰當,句子是否通順;三看文章題目與内容是否相符,是否文不對題;四看段落層次是否清楚,分段是否合理,條理是否明晰,前後是否連貫;五看内容是否具體,詳略是否得當;六看中心思想是否表達清楚,結構是否完整,首尾是否呼應,結尾是否點題。學生邊讀邊體會,找出不足,自行修改;改後再讀,在讀中感受修改後的語境。這種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六看”自評方法,讓學生的作品得到“回爐”,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
示範引領——範改
“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習作評改方法。一是浏覽習作,掌握特點,确定目标。教師要掌握全體學生習作的情況,總結優缺點,範改要對習作中的閃光點給予肯定,要将普遍性問題作為重點修改内容,同時選定具有代表性的習作作為範文;二是示範引領,教給方法。教師通過實物投影儀、多媒體、小黑闆将範文出示,組織全班學生讨論,讓批改者與習作者同堂而論,教師适時點評、總結,對于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修改,使學生清楚如何删除、添補、調換并簡要說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掌握習作評改方法。
小組協作——互改
《語文課程标準》指出:“要引導學生相互評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小組互改是在賞析别人文章基礎上進行的,這一環節是習作評改課的重點。在修改之前,教師首先要強調評改要求:明确意義,端正态度;積極參與,團結互助;嚴肅認真,高度負責;虛心學習,取長補短。其次,要強調修改方法,仍以“六看”為标準。最後要拟寫評語,可采用眉批或者總結性評語。評語要客觀公正,用語要準确、嚴密、中肯,既要肯定優點,也要指出不足,還可以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
交流反饋——評改
恰到好處地處理課堂中的“收”與“放”,是教師教育智慧的體現。交流反饋修改情況,教師進行适當的點評,是習作評改課的升華。在學生互相評改作文過程中,教師要巡回檢查指導,一方面了解掌握學生評改情況,另一方面對學生難以判定評價的情況進行指導。待評改結束後,教師要及時組織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對部分佳作精細賞析,并對評改認真、評語拟寫較好的學生或小組進行表揚。這樣有利于推廣好的評改經驗,在更大範圍内共享同伴間的集體智慧。同時,能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激發對習作的學習熱情。
完善提高——定稿
經過學生自改、小組互改、賞析他人文章,學生對本次習作已經有了深層次認識,此時根據評改意見再次全面修改習作,這是習作課的初衷,也是習作課的落腳點和歸宿。經過小組修改後的習作返還到學生手中,教師要适時引導,讓學生仔細看批改後的習作,既要看原文又要看評語,對照評語改正錯字、病句,學生根據評語全面修改自己的文章甚至重寫,使自己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習作評改過程是一次探索式閱讀,是一種心靈的溝通和交流,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學習機會。教師要将機會、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評改、互改中激發寫作興趣、拓展思維、發展智力,提高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系陝西省寶雞市金台區東仁堡小學 )
《中國教師報》2017年08月23日第7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